浅谈基督教宗派

基督教会的四个特征分别是唯一、神圣、大公及使徒所传,出自381年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的尼西亚信经。信经中的表述为“我信唯一、神圣、大公、使徒所传的教会”。天主教会、正教会、圣公会及很多新教会礼拜时都会诵读尼西亚信经,及教会四特征的表述。 独一:即我等信独一之神…..我等信独一之主耶稣基督……“一主,一信,一洗,一神,就是众人的父,超乎众人之上,贯乎众人之中,也住在众人之内。”描述基督身体的单一。信经的内容讲及耶稣的追随者因为他们的信仰在一个神和一个主中联合。教会是独一的,因为教会的成员都在耶稣中联合起来。《约翰福音17:20-23》记载,耶稣为基督徒的合一祷告,因为这样可以令世人知道祂是神差遣的,参考《尼西亚信经》。 神圣:即分别为圣、祝圣、圣化和成圣。“神圣”即是说“神为了祂的缘故把它分别开来”。它不表示教会成员无罪,他不是说教会不会犯罪。教会神圣因为它是属于基督的。《马太福音16:19》参中说耶稣为了他对世界的救赎和圣化而建立教会,所以基督徒因为基督的神圣而视教会为神圣。 大公:大公教会和大公主义。在《尼西亚信经》将教会描述为“完全的”之前,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发表《萨洛尼卡敕令》,将这个字眼的应用限制于遵守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教导的人。只有他们才获准被称为“完全的基督徒”,其他人被称为异端。 “完全”本意为“完全的,没有缺失的”。“完全的教会”这一神学概念的本意是,基督的教会拥有着完全的真理,在神里面没有任何缺点或谬误。希腊文进入拉丁文和英文后,意义由“完全”转变为“普世”。汉译“大公”取“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中的“公”,义为,基督的教会是普世的、一般的、大众的、所有人的教会,而不是属于某个特定地域、种族、阶级或宗派的。这一特征表示基督教的完整性和完全性。新教徒相信教会包括所有宗派的基督徒,纵使他们各有不同的教义、信念、习惯和对社会的观点。相反,罗马天主教会和正教会把地域上的普世性和真正信仰的完整性分别开来,不论他们接受与否:耶稣进前来,对他们说:“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导他们遵守。看哪,我天天与你们同在,直到世代的终结。”《马太福音28:18-20》 基督宗教的信仰产生于公元一世纪因拿撒勒的耶稣称弥赛亚所产生的一系列连锁事件,源头可追述到天启一神论宗教始祖亚伯拉罕,最初系自犹太教中分离出来的第一个基督徒派别,因为他们面向的宣道对象是不同种族、不同国家之人,而不再局限于犹太人群体。随着耶路撒冷被罗马帝国占领,教会的中心逐渐转向罗马帝国的首都罗马,故称“罗马公教”。从公元一世纪到四世纪初,罗马皇帝一再试图消灭教会,但教会势力却不断扩张,获得大量军人的皈依,313年君士坦丁与李锡尼发表了米兰敕令,承认了罗马公教合法。狄奥多西大帝在393年发布了萨洛尼卡敕令,以罗马公教为帝国的国教。大公教会这一术语最早见于约公元107年安条克的依纳爵写给士麦拿教会基督徒的《致士麦拿书》,用以劝勉当地基督徒保持与主教的共融,信中写到“教会主教来到何处,哪里就有天主子民”“耶稣基督去向何方,哪里就是大公教会。 李锡尼(263年-325年),罗马帝国东部的皇帝(在位时间308年至324年)。李锡尼出身在色雷斯一个农民家庭,起初他跟随罗马东部的凯撒(副皇帝)伽列里乌斯,并在对抗波斯的战争中受到赏识,伽列里乌斯驾崩后,李锡尼继位。313年李锡尼与君士坦丁一世(君士坦提乌斯一世之子)缔结姻亲,娶了君士坦丁的妹妹君士坦提娅,并与君士坦丁共同发布米兰敕令,认可了罗马人信仰基督教的自由。同年稍后李锡尼击败了伽列里乌斯的外甥马克西米努斯而成为罗马东部的唯一统治者,从此与君士坦丁一世分治罗马东、西部11年。但天无二日,两人终归一战,324年君士坦丁一世在哈德良堡大败李锡尼,李锡尼投降,由于君士坦提娅求情的关系,君士坦丁姑且软禁了李锡尼,但翌年君士坦丁依然将李锡尼以煽惑军心、阴谋叛乱的理由绞死,也杀了李锡尼与君士坦提娅的儿子李锡尼二世(Licinius II)。罗马帝国统治权回归君士坦丁一人,罗马帝国对基督教的迫害也随着李锡尼的死亡而终结。 2世纪后半叶这一词开始用来表示“正统”,区分教会认为的异端信仰。因为天主教徒认为自身拥有全方面的真理、是完整的教会,而异端则是片面的将某一道理夸张成真理、是局部的教会。380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专门用“天主教基督徒”(Catholic Christian)来称呼那些遵循同样信仰原则的罗马教宗达玛稣与亚历山大牧首伯多禄。许多其他作家,例如5世纪的耶路撒冷的西里尔与希波的奥斯定将“天主教”(大写“Catholic”)进一步统括为“公教”(小写“catholic”)和全体基督徒的“基督宗教”。学术领域,基督教要晚于天主教成型。 公元5、6世纪时的日尔曼族入侵最终导致罗马帝国的分崩离析,东西教会也随之彻底分裂开来。罗马天主教在这时期开始向蛮族施行教化的工作,因而产生了一种新的文化。从15世纪开始,西方民族在思想上起了极大的变化,近代的民族国家不断地形成,从各方面争取独立自由,教宗的权力在天主教会内虽然仍旧很大,但是在欧洲大陆向来联系十分紧密的宗教与政治却逐渐分离,欧洲信仰的统一也因基督新教的产生而破坏;而另一方面,随着新大陆的发现,传教的工作获得了新的园地,天主教向亚洲、美洲、非洲、大洋洲展开了传教的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的资本主义、共产主义的消长,在思想和生活上都起了极大的改变,造成了社会主义对天主教的共融,东方、西方及后起的第三世界在信仰、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发生重大变化,世界各地的基督徒和教会都面临重新合一的挑战。 “使徒遗传”表示教会的根源和信养源自于耶稣的使徒。教会相信教会的教导是从使徒传下来的,不只是在早期教会,而是在历史流传。正教会和天主教会各自声称他们的教会就是真正的教会,虽然他们相信双方的神职人员都有使徒传承。他们和东方正统教会和东方教会都相信他们各自的主教的权威来自使徒的按手礼。另一方面,新教徒认为使徒的连续性以文字流传,正如Milne所说:“一个教会是使徒所传的,如果它在习惯中承认使徒经文的无上权威。” 天主教中文译作宗徒传承,是指基督教教会的圣职是从耶稣的十二使徒传承开始代代相传,通常与声称是一系列的主教有关这一系列的主教,起初被视为由一个或多个使徒建立的教座的主教,但现在被理解为一系列的主教(不论来自那个教座)受其他主教祝圣,而施行祝圣的主教也是以同样的方式受祝圣,一直追溯至使徒。使徒统绪也可以理解成从使徒至今的教义连续性。例如,英国循道宗会议将“真实连续”定为“基督经历的连续,同一灵所赐的团契,属于一主的连续,讯息的持续宣告,使命的持续领受……”。 一些人视按手礼为使徒统绪的重要部分,因新约圣经提及个人的使徒传承(例如从保罗到提摩太和提多)。他们也认为早期教会书信,特别是圣纪文书信。纪文特别提到,使徒委派主教为继承人,并指示主教也应照样委派继承人,因此,这样的教会领袖不能无故罢免。此外,提倡主教拥有个人使徒传承的人指出,早教统一的教会(431年前)普遍奉行这规定。很多新教教派(包括信义宗和归正宗)否定使徒统绪的必要,并质疑这些历史声称的真实性。 使徒座是指宣称自身是由一个或多个使徒所建立起来,维系和传承该使徒权威、教义和宗教实践传统的重要主教座如下: 圣座:是罗马主教的教务职权,也是天主教会内超乎众教座之上的主教教座,承继自使徒之首彼得和保罗。 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区:是东正教会的首席大主教区,最高领袖称为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承继自使徒安德烈。 亚历山大港教区:是亚历山大科普特正教会和亚历山大及全非洲地区东正教会的教区,最高领袖称为亚历山大港牧首,承继自使徒马可。 安提阿教区:是安提阿正教会(现驻大马士革),默基特希腊礼天主教会(现驻大马士革),叙利亚东方正统教会(现驻大马士革),叙利亚礼天主教会(现驻贝鲁特),马龙尼礼教会(现驻贝凯克)的教区,最高领袖称为安提阿牧首,承继自使徒之首彼得和保罗 耶路撒冷教区:是耶路撒冷正教会的首席大主教区,最高领袖称为耶路撒冷牧首,承继自使徒公义者雅各(雅各伯)…

Continue Reading →

奇碧恩慈短篇

《神的旨意》 《十字架的道理》 《我们疲乏,该咋办》 《东吴大学》 《感恩的生活》《雨后彩虹♦序言》《不可停止聚会》《母亲之颂》 《信仰问答》 《如何提高记忆力 1》《如何提高记忆力 2》《吴乃力牧师》 《上主临格》 《睡眠与记忆》《运动与记忆》《音乐与记忆》《责任与记忆》 《亲子教育 1》 《亲子教育 2》 《亲子教育 3》 《亲子教育 4》 《亲子教育 5》 《主啊,愿祢医治刘姐妹》《随看随拍与随感》《2021年感恩节》《圣诞快乐》 《缅怀南日岛最美姑姑》《追思佘美玉亚姑》《莆田第一位博士》《莆田的名片》…

Continue Reading →

信望爱宣明随笔

陈宣明文集 加拿大 乌鲁木齐市的前名叫迪化。在清代民国收藏中,迪化的东西都很稀少珍贵,一枚实寄封,或一块银元,包括新中国发行的纸币。这些都已成精品。迪化的早期基督教又是怎样的呢?我顺水推舟,摸到了一些有关的人和教堂。民国晚年,迪化的最大基督教堂是明德路中华基督教堂。中华基督教会于1927年成立,诚静怡博士是首任会長。其弟诚质怡是我们熟悉的金陵诚院長。中华基督教会的迪化开辟者是李开焕夫妇。李开焕是南京人,民国时期中华邮政的佼佼者。早期在云南做邮政,1945年调迪化任新疆邮政总局任局長。李是基督徒,太太毕业于上海中华神学院。夫妻俩到迪化后不久,心无邮政,执意传教。于是李块定辞去了局长的高位。在和张治中商谈后,决定以120万法币买下明德路的一块地皮建堂,其中张治中捐了100万法币,那是1945年。 李俱备极强的决策和管理能力,他制定,不与外国传教士合作,登报广告建堂及招募信徒。等堂一建成,信徒满座,一举成功。明德路堂一跃成为新疆的最大基督教堂,也是西北灵工团的驻疆基地。李于1959年去世。想必张治中心里有多痛惜。十年后,张也离世,总理悲极。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在主里有安息!范晨光牧师现在是明德路的主任牧师。我深深怀念魏志超校友。高峰院長是他的同班室友,我配合钟显信老师也做过那班的辐导员。志超兄,您安息迪化! 金陵 这三张照片及最后一段文字看不太懂。范晨光按立牧师時,正好我访问新疆,因此我也按了一只手,而且按立礼拜的讲道是我负責的。这事范牧自已记清楚;前不久,她还在和我讲这事。 美国 基督教在新疆地区的传播,不算唐代景教,和蒙古王室成员中的“耶里可温”。近代以来,最早的是瑞典信义会传教士在南疆喀什一带的活动,并建立了有维吾尔人加入的基督教会。之后,有西北灵工团、遍传福音会的信徒,深耕天山南北的基层地域。较有代表性的是人称“西门大叔”的赵西门夫妇,在南疆疏勒小城的宣教。和张谷泉在伊犁地区的福音工作。 1944年,张治中代表中央政府来迪化调停“三区革命”风波,有感边疆少数民族频频造反,是缺失正确信仰的缘故。而迪化城内基督教会规模凋敝、破败。他用个人的钱买下迪化市内大十字明德路17号,一块人称“九间半房”的地皮。与迪化基督教界同仁,盖起了一座在当时看来,规模很大的教堂建筑。1959年,金陵师生赴新疆参加社会主义建设,被集中在新疆自治区党校学习。在此期间,他们中的一些人有偷偷地去该堂参加主日崇拜。第一个发现这个“秘密”的,是南京教会的同工徐德宏。 文革后,乌鲁木齐要恢复基督教活动。政府在一间工厂找到原西北灵工团的同工王清治。王是甘肃人,小时候与内地会的戴绍曾(戴德生曾孙)是玩伴儿。王清治牧师寻求到文革中一直保持聚会的范长老(范晨光父亲)等一批基督徒,在明德路教会,正式开始了教会活动。远在新加坡的戴绍曾牧师夫妇,特地来乌鲁木齐拜访教会,当然还有探望他的老朋友。八十年代中期王牧师来广州,住在我楼上的“东山园”。他直言不讳地说,此行是来取内地会的支援款项的。看来他与政府部门沟通良好……。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有机会回到阔别多年的新疆。循着旧时的记忆,找到乌鲁木齐基督教会。见到刚从燕京神学院毕业的范晨光,一个腼腆的女生。教堂显然容不下,各地前来做礼拜的信徒。范姑娘告诉我,在郊区铁路局那边,还有一个聚会点。全疆各地的教会,大都没有向政府登记。据了解,因为很多信徒都是生产建设兵团的,作为准军事组织的军垦农场,还是有所限制。 我以前的文章中,介绍过金陵来新疆的校友吴兆祥,他就在许多聚会点讲道,施洗。吴兆祥在来金陵之前是北京基督教救世军的军官,应该是等同于牧师的,全疆各地的教会同工和信徒,都叫他吴长老。2016年,我趁参加在哈萨克斯坦举办的新能源博览会的机会,回到博尔塔拉。这块蒙古人世居的土地,本没有基督福音传播。吴兆祥长老在这里开始了福音聚会,现在是一位温州籍的大学生,在这个聚会点做义务传道。我被邀请“给弟兄姐妹分享”,因为没有请示宗教局,所以不能上台讲。我在来听道的人群中,看到了我儿时的小伙伴、邻居,和我父母当年的同事…..。九间半房的星星之火,今天已经燎原。

Continue Reading →

在愛中建立自己

他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 神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使我們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詭計、和欺騙的法術、被一切異教之風搖動、飄來飄去、就隨從各樣的異端.惟用愛心說誠實話、凡事長進、連於元首基督.全身都靠他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 以弗所書 4:11-16

Continue Reading →

浅谈天主教会

基督教会或大公教会一词可追溯至公元第二世纪的基督徒对基督教组织的习惯称呼。教会一词在这儿来说,和基督教会即”基督的身体”是相同的意思,但教会一词的意思比较广泛。在传统基督教教会里,这一词则被借代为指会众(希腊文原意为εκκλησια)。 若从历史来看,教会一词可能是源自罗马帝国时期的大公教会,因为这是最古老及最确实的基督教教会──泛指所有主张继承使徒彼得和保罗的基督教教会。天主教在公元1054年大分裂之后,于西欧仍保持这正统教会的地位。直至十六世纪(由1517年开始)宗教改革时,才因当时分裂的新教而失去了在欧洲身为唯一的教会的地位。其实在改革运动的早期,新教仍被天主教视为异端的教派。东正教与天主教同样主张自己有相同的正统性地位,而直到现今的东正教,教会这一词依然常用来仅指东正教的教会。事实上,整个的基督教会差不多由一开始就是不完整的。多个世纪以来,不少独立的“基督教会”出现,反对教会原有传统的习惯以及视其他教派为阿里乌教派的宗派或异端。因此,“真正”基督教会的定义是很广泛的。基督教会一词亦可以解释为特定的基督教的宗派,例如基督会、独立基督教教会和北美基督教教会。 天主教会一词最早出现于公元2世纪初。直译“至公教会”。καθολικην一词的含义是全体、普世,这个词和“至圣”“宗徒”几个元素组成“大公教会”,用作称呼正统基督教会。因通常用“至公”一词简称,故两者等同。在使徒信经中有一条是“我信圣而公之教会”即大公教会καθολικην。天主教会认为彼得接受耶稣基督的托付建立教会,成为教会的基石,是罗马教会的第一位主教,并在这个职位上领导各地教会。此后沿袭下来的罗马的主教也因此享有各地教会的领袖地位。因此大公教会是从彼得开始一脉相承,是以罗马主教为领袖的普世真教会。罗马教会及其主教的地位是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得到巩固。 公元5世纪,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之后,罗马主教的地位在西罗马帝国继续得到巩固,但在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主教的地位渐渐上升,与罗马主教常常分庭抗礼。11世纪发生东西教会大分裂后,东方教会以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为首,使用正统教会的名称,西方教会以罗马教宗为首,继续使用大公教会的名称。16世纪出现宗教改革运动,新教蓬勃发展,新教人士常使用“旧教”、“罗马教会”的名称来称呼此天主教会,“罗马公教”、“罗马天主教”、“罗马天主教会”等别名由此而来。天主教人士较少使用这样的称呼。 教会传教士进入中国的时候,将“大公教会”翻译为“天主教会”,这是大公教会在中文的正式名称,是中文特有的情况。天主教的圣职人员按神品等级可分作3类,分别为主教、神父及执事。主教为十二门徒的继承人,通常负责管理一教区所有事务。主教是由教宗亲自任命,合法继承人将被授予完满的神权,有权祝圣新司铎。主教是由天主制定继承宗徒位者,藉赐于他们的圣神被立为教会中的牧人,使之成为教义的导师、神圣敬礼的司祭和治理的服务者。 天主教会圣统制(英語:Catholic Church Hierarchy)。在天主教会内,hierarchy一词具有多种相关的用法。从字面上讲,意为“神圣的秩序”(holy ordering),该词被用于不同的情况中。比如有真理层次(Hierarchy of Truths),意指对信仰的正式教义的庄重等级。教会具有等级制的本质,这被认为是天主(divine)机构的结构上的特色。在最早和最广义的用法中,这个教会圣统制(ecclesial hierarchy)是指将所有天主子民分为三个级别:平信徒(laity)、会士(religious)及圣职人员(clergy)。最通常地,该词指教会内部的圣职(ministry)等级,即主教、司铎、执事等三级,这被认为是凭天主之力所建立的,因此对教会本身而言是本质的。在一些情况下,hierarchy一词被用来单指训导当局(Magisterium),即教会正式的训导团体——主教们,而司铎与执事则被排除在外。此外,还存在一个不同机关和部的优先次序,这表明了教会内不同部和机关的优先权或“阶层”(rank),当举行礼仪(Liturgy)或其他典礼时,该种礼节会有帮助。 天主教会主教掌握着全部司铎职(Priesthood),作为一个世界主教团被视为宗徒的继承者,以及“藉赐于他们的圣神被立为教会中的牧人,使之成为教义的导师、神圣敬礼的司祭和治理的服务者。”教宗本身也是一位罗马主教,并且传统上当其正式致信给另一位主教时使用“Venerable Brother”头衔。一位主教的典型的任务是为一个教区提供牧灵的统治(Pastoral governance)。履行该职务的主教称教区首长,因为他们具有教会法所称的对一个教区的教区首长即非代表之职权。这些主教可以被东方天主教会视为圣统之列。其他主教可以被任命以协助教区首长(辅理主教与助理主教)或者为教会在更广的服务范围内履行一项职务,如任命为教廷大使或充任教廷的官员。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主教可以组成主教团并定期开会以讨论当前问题。“主教团只能在下列事务上制订普通法令:即普通法所已规定者,或宗座自动诏书或因主教团请求而命令者”。特定领域的决议,特别是礼拜仪式,被排除在这些会议的权限之外。这些会议的决议需经至少该有三分之二有表决权的主教们同意,而且非经宗座之认可,并依法公布,不得生效。 主教们通常被至少三位其他主教祝圣主教职晋秩礼,尽管仅有一位主教祝圣便可生效而且需要教宗之任命状。主教职的晋秩礼被认为是聖秩聖事的完成;甚至当一位主教自其现职退休后,他仍是一位主教,因为圣秩的本质论上的效果是永恒的。另一方面,如总主教或宗主教之类的头衔并不意味着本质论上的改变,而已身为主教者升任这些职位时不需要再举行晋秩礼。在主教当中,不同的阶层被区分出来。教宗作为圣伯多禄的继承者,是普世天主教会以及拉丁教会的首领。一些东仪天主教会由宗主教、大总主教或都主教领导。在拉丁教会内,同样,教区通常被组为教省,其中一位特别教座之主教拥有教区总主教头衔,具有一些非常有限的对其他教区——即教省隶属教座的职权。教宗方濟各:如其历任前任一样,被天主教徒视作基督之代表,并因此而为全基督徒之领袖。 天主教会与其他基督教团体的最显著的差别是其成员与教宗的联系。天主教教理,援引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文件《教会宪章》,称:“教宗——罗马主教和伯多禄的继承者,‘對主教們和信友群眾,是一個永久性的、可見的統一中心和基礎’”教宗被称作基督之代表和普世教会的最高司祭(Supreme Pontiff)。他有时可以使用较非正式的头衔——天主众僕之僕。在天主教神学内,在罗马主教座座上充当圣伯多禄的继承者的主教被视为世界主教团(College of Bishops)的领导,因为圣伯多禄就是宗徒们的首领;而且与他的共融(communion)被视为世界主教团之存在的根本。他对整个教会具有直接的权威——不是通过其他主教作中介的权威。教宗这一头衔是罗马主教最通常的头衔,并且其传统拉丁文缩写“PP”被用于其正式署名中,如“Benedictus…

Continue Rea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