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愛中建立自己

他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 神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使我們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詭計、和欺騙的法術、被一切異教之風搖動、飄來飄去、就隨從各樣的異端.惟用愛心說誠實話、凡事長進、連於元首基督.全身都靠他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 以弗所書 4:11-16

7 thoughts on “在愛中建立自己”

  1. 会议议题:

    1 以色列之行财务结算(马宏志)
    2 海外金陵银行帐户开户(温水返)
    3 海外金陵在联邦注册501(3C)(温水返)
    4 聘请文字助理、财务助理各一名,期限1年 (吴迦德)
    5 圣经地理修订版的编辑、出版、推广宣传 (陈宣明)
    6 泰北培训、多伦多会议(朱萱东)2019年2月26-3月8日在泰北伯特利神学院,朱萱东姚晖教学工作
    7 多伦多8月心理学研讨 -朱萱东 2019年8月12-15日在多伦多举行婚姻家庭国际研讨会
    8 再下一次开会或文字通报时间

  2. 董事会的开会时间随着地球村的逐渐变小,使得我们选择起来更加困难,东西首尾不得兼顾。能不能试着变换一种思维方式,假设会议时间为变量,微信平台为常量,不再规定会议时区具体时间。即我们选定一个日子,如每单月的最后一个礼拜三例会,会期为24小时。例如以美东时间晚9时至礼拜四的晚9时。在此时段大家可以用语音或文字方式阐述自己的议案,观点,评论。得到的回应不一定是应时,但只要是在24小时内,全球无论在什么地方,大家都有同样的方便时间回应。这样,既可以避免会议通讯过程中技术问题,也节省电话呼叫彼此等待时间。同时,会议记录也可以完整保存。当然,我们还是需要会议秘书归纳总结会议提要,存档于金陵博客作为会议决议正式文本,供大家参阅,了解董事会项目策划及活执行的进程及相关事项负责人。下一次会议暂定于11/28礼拜三,美东时间晚9时开始至第二天9时结束。欢迎大家积极按时参与,提出你们认为金陵海外近期,远期的异象及可行性分析。这是一个新生事物,过去从未尝试过。请大家集思广益,阐述你们的意见。

  3. 各位早安。在大家周三正式开会发言之前,请允许我个人提前先说一件事。

    根据葛培理布道团法规部的政策,本机构员工不得在美国任何其他非政府机构担任board member or any official position 更不能 directly involved in any ministry. 尽管实际上,我的名字还没有出现在海外金陵(JL)正式董事会名单上,但是随着海外金陵的发展进程,我越来越觉得应该规范,表里如一,不宜含糊。

    为了对葛培理布道团负责,也对海外金陵的事工及各位同工负责,清清楚楚,本人正式决定:退出海外金陵 “董事会”,不再参予海外金陵的任何议事、及具体工作。恳请大家理解。

    此事近期我也和迦德师兄单独分享过,并得到他的理解。去年十一月我也曾经和萱东师兄提过。经祷告和思量,现在必须也和大家分享。很抱歉,我不和大家一一解释,而是采用内部公告方式。

    当然,作为海外金陵的一份子,一个义工,我会一如既往继续积极支持、努力参加海外金陵的各种团契和各项事工。也欢迎各位同工、各位校友来访北卡。

  4. May 7th. 2019, Board meeting minutes 会议纪要
    参加人员:吴迦德,朱萱东,陈宣明,杨东龙,徐旭初

    大家讨论一致同意:

    1/ 鉴于加州JLoverseas Association 注册事宜出现复杂状况,错过更改时间。且不给非永久居民注册人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建议取消原有在加州的注册,由王丛友同工操作解决。陈宣明同工代为转告。

    2/ 使用在Georgia 佐治亚注册 Chinese Christian Church 华人基督教会合作 作为EIN 帐户代持方,在教会中建立 JLoverseas sub-account。C. C. Church 已经是501c 联邦IRS注册的 Tax Exemption 非盈利机构。教会与JLoverseas 虽然共享使用一个EIN 帐户,但是双方经济独立核算,互不隶属,也不存在领导被领导关系。 JLoverseas 稍后将根据新环境确定财务制度及人选。

    3/ 适时在金陵校友群号召成立正式董事会,管理金陵海外各项事工。构成董事会的具体方法,大家讨论商量决定。

  5. 西方哲学史年表与流派

    [德]第尔斯《苏格拉底以前哲学家残篇》[英]基尔克、拉文《前苏格拉底哲学家》拉修尔《名哲言行录》苗力田《古希腊哲学》
    泰勒斯(Thales 盛年前585)
    阿那克西曼德(Anaksimandros 盛年前570) 阿那克西美尼(Anaksimenes 盛年前546) 毕达哥拉斯(Puthagoras 盛年前532)学派
    赫拉克利特(Herakleitos 盛年前504——501)《论自然》巴门尼德(Parmenides 盛年前504——501)《论自然》
    芝诺(Zenon 盛年464——461) 麦里梭(Melissos 盛年前440)
    恩培多克勒(Empedokles 盛年前444)《论自然》《净化》《医论》阿那克萨戈拉(Anaxagoras 盛年前440)
    德谟克利特(Demokritos 盛年前420)
    普罗泰戈拉(Protagoras 前481——411)《论真理》《论神》《论相反论证》
    高尔吉亚(Gorgias 前483——375)《论非存在或论自然》——恩披里克《反杂学》苏格拉底(Socrates 前469——399)——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
    麦加拉学派(欧克里德 Eucleides、欧布里德 Euboulides) 昔兰尼学派(阿里斯底波 Aristippos)
    犬儒学派(安提斯塞尼 Antisthenes、第欧根尼 Diogenes)
    柏拉图(Platon 前427——347)《国家篇》《申辩篇》《斐多篇》《会饮篇》《法律篇》——王晓朝《柏拉图全集》
    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 前384——322)《工具论》《物理学》《形而上学》《尼各马可伦理学》《政治学》《诗学》——苗力田《亚里士多德全集》
    伊壁鸠鲁(Epikourus 前341——270)
    卢克莱修(Lucretius 前99——55)《物性论》芝诺(Zenon 前336——264)
    克里安雪丝(Kleanthes 前313——232) 克吕西普(Khrysippos 前281——205); 巴内修斯(Panaetius 前185——109)
    波塞多纽(Posidonius 前135——50)
    西塞罗(Cicero 前106——43)《论神性》《论命运》《论目的》; 塞涅卡(Seneca 前4——65)《强者的温柔》
    爱比克泰德(Epictetus55——135)《爱比克泰德谈论集》马可·奥勒留(Marcus Aurelius120——180)《沉思录》皮罗(Purron 前365——275)
    爱那西德穆(Ainesidemos 前100——40) 阿格里帕(Agrippa1世纪)
    恩披里克(Empiricus2世纪)《皮罗主义概略》《反杂学》普罗提诺(Plotinus205——270)《九章集》
    波斐利(Prophyrius233——305)《亚里士多德<范畴篇>引论》《要句录》杨布利柯(Jamblikhos250——325)
    普罗克洛(Proklus410——485)《神学要旨》《柏拉图神学》游斯丁(Justinus100——166)《护教篇》《与特立弗的对话》塔提安(Tatian110——172)《至希腊人》《四福音书合论》阿忒那哥拉(Athenagoraw2世纪)《为基督徒申辩》
    伊里奈乌(Ireneaus126——202)《反异端》《护教篇》
    克莱门(Clemens150——211)《劝勉异教徒》《导师》《杂文集》奥里根(Origenes185——254)《论原理》《驳凯尔苏》
    德尔图良(Tertullia160——225)《护教篇》《论异教徒的偏见》《论灵魂》《论基督的肉体》、阿诺宾乌斯(Arnobinus260——327)《驳异教》
    拉克坦修(Lactantius260——330)《神圣的原理》《论崇拜上帝》《上帝的愤怒》
    奥古斯丁(Augustinus354——430)《忏悔录》《上帝之城》《独语录》《论自由意志》伪迪奥尼修斯(Pseudo-Dionysius)《论神的名称》《论神秘神学》
    波埃修(Boethius480——524)《哲学的慰藉》
    爱留根那(Eriugena800——877)《论自然的区分》《论神的预定》
    安瑟伦(Anselmus1033——1109)《独语录》《对话录》《论真理》《论选择自由》罗瑟琳(Roscelinus1050——1123)
    阿伯拉尔(Abaelardus1079——1142)《是与否》《基督教神学》《神学引论》《认识你自己》
    阿维森纳(Avicenna980——1037)《复原之书》

    阿维罗伊(Averroes1126——1198)
    迈蒙尼德(Maimonides1135——1204)《迷途指津》
    西格尔(Siger1240——1284)《论世界的永恒性》《论理智的灵魂》亚历山大(Alexander1170——1245)《神学大全》
    波纳文图拉(1221——1274)《问题论辩》《宣讲》
    阿尔伯特(Albertus1200——1280)《被造物大全》《神学大全》阿奎那(Aquinas1225——1274)《神学大全》《反异教大全》
    罗吉尔·培根(Reger Bacon1214——1292)《大著作》《小著作》《第三著作》邓斯·司各脱(Duns Scotus1274——1308)《牛津论著》《巴黎论著》
    威廉·奥卡姆(William of Occam1285——1349)《逻辑大全》《箴言注疏》埃克哈特(Meister Eckhart1260——1327)《德语布道集》
    马基雅弗利(Machiavelli1469——1527)《君主论》《论李维》费奇诺(Ficino1433——1499)《柏拉图神学》
    皮科(Pico1463——1494)《论人的尊严》
    庞波纳齐(Pomponazzi1462——1524)《论灵魂不死》蒙田(Montaigne1533——1592)《随笔集》
    尼古拉·库萨(Nicolaus Cusanus1401——1464)《论有学问的无知》《论猜测》
    布鲁诺(Bruno1548——1600)《论原因、本原与太一》《论无限、宇宙与众世界》《论单子、数和形式》
    路德(Luther1483——1546)《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书》《教会的巴比伦之囚》《论基督徒的自由》
    加尔文(Calvin1509——1564)《基督教原理》
    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论学术的进展》《新工具》《论原则和本原》
    笛卡尔(Rene Descartes1596——1650)《方法谈》《第一哲学沉思集》《哲学原理》霍布斯(Thomas Hobbes1588——1679)《利维坦》《论公民》《论物体》
    伽桑狄(Pierre Gassendi1592——1655)《伊壁鸠鲁的生平和学说》《哲学体系》帕斯卡(Pascal1623——1662)《思想录》《外省人信札》
    斯宾诺莎(Spinoza1632——1677)《笛卡尔哲学原理》《伦理学》《知性改进论》《神学政治论》

    洛克(Locke1632——1704)《人类理智论》《政府论》《论宗教宽容的书信》
    马勒伯朗士(Malebranche1638——1715)《真理的探求》《基督教与形而上学的沉思录》莱布尼茨(Leibniz1646——1716)《形而上学论》《新系统》《神正论》《单子论》《人类理智新论》
    巴克莱(Berkeley1685——1753)《视觉新论》《人类知识原理》《海拉斯和费罗诺斯的三篇对话》
    休谟(Hume1711——1776)《人性论》
    孟德斯鸠(Montesqiueu1689——1755)《论法的精神》《波斯人信札》《罗马盛衰原因论》伏尔泰(Voltaire1694——1778)《形而上学论》《风俗论》《哲学通信》
    拉美特利(La Mettrie1709——1751)《心灵的自然史》《人是机器》《人是植物》《伊壁鸠鲁体系》
    卢梭(Rousseau1712——1778)《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 狄德罗(Diderot1713——1784)《百科全书》《哲学思想录》《怀疑论者的漫步》孔狄亚克(Condillac1715——1780)《人类知识起源论》《体系论》《感觉论》 爱尔维修(Helvetius1715——1771)《论精神》《论人》
    霍尔巴赫(Holbach1723——1789)《自然的体系》《健全的思想》《社会体系》
    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未来形而上学导论》《道德形而上学原理》《道德形而上学》《实用人类学》——李秋零 《康德全集》
    费希特(Fichte1762——1814)《全部知识学的基础》《以知识学为原则的自然法权基础》《知识学新说》《以知识学为原则的伦理学体系》
    施莱尔马赫(Schleiermach1768——1834)《解释学》
    谢林(Scheling1775——1854)《自然哲学观念》《论世界灵魂》《先验唯心论体系》《对人类自由本质的哲学探讨》
    黑格尔(Hegel1770——1831)《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书》《法哲学原理》《历史哲学》《哲学史讲演录》
    边沁(Bentham1748——1832)《政府片段论》《道德与立法原理》
    叔本华(Schopenhauer1788——1860)《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1819)《论自然意志》(1836)《伦理学的两个根本问题》(1841)
    孔德(Comte1798——1857)《实证哲学教程》(1830—1842)《实证政治体系》(1851—1854)《社会静力学》《社会动力学》《论实证精神》(1844)《实证哲学概观》(1848)
    穆勒(Mill1806——1873)《心理想象的分析》《政治经济学原理》《论自由》《功利主义》《逻辑体系》《代议制政府》
    祁克果(Kierkeggard1813——1855)《非此即彼》(1843)《恐惧与战栗》(1844)《生活道路诸阶段》(1845)洛采(Lotze1817——1881)
    赫尔曼·赫尔姆霍茨(Hermann L.F.Hemboltz1821——1884) 费舍(Fisher1824——1907)
    朗格(Lange1828——1875)《唯物主义史》(1873—1875)
    狄尔泰(Dilthey1833——1911)《精神科学引论》(1883)《哲学的本质》(1907)《精神科学中的历史世界结构》(1910)
    格林(Green1836——1882)《休谟哲学著作导论》(1874)《伦理学绪论》(1883)
    马赫(Mach1838——1916)《力学及其发展的历史批判概论》(1883)《感觉的分析》(1886)《认识与谬误》(1905)
    布伦塔诺(Brentano1838——1917)《从经验的观点看心理学》(1874)
    西季威克(Henry Sidgwick1838——1900)《政治经济学原理》《伦理学史纲要》《伦理学方法》
    皮尔斯(Peirce1839——1914)《信念的确立》(1871)《怎样弄清我们的观念》(1878) 奥托·李普曼(Otto Liebmann1840——1912)《康德和模仿者》(1865)
    詹姆斯(James1842——1910)《心理学原理》(1890)《实用主义》(1907)《彻底经验主义论文集》(1912)
    柯亨(Cohen1842——1918)《康德的经验学说》(1871)《康德的伦理学基础》(1871)《康德的美学基础》(1889)《纯粹认识的逻辑》(1902)《纯粹意志的伦理学》(1904)
    《纯粹感受的美学》(1912)——1865奥托·李普曼《康德及其模仿者》
    阿芬那留斯(Avenarius1843——1896)《纯粹经验批判》(1888—1890)《哲学——按费力最小原则对世界的思维》(1876)
    尼采(Nietzsche1844——1900)《悲剧的诞生》(1872)《不合时宜的沉思》《人性,太人性》(1878)《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1883—1885)《偶像的黄昏》《道德谱系学》(1887)
    《敌基督》(1889)《瞧,这个人》《权力意志》
    布拉德雷(Bradlley1846——1924)《伦理学研究》(1876)《逻辑学原理》(1883)《现象与实在》(1893)
    奥伊肯(Rudolf Christoph Eucken1846——1926)《精神生活的统一性》(1888) 弗雷格(Frege1848——1925)《算数基础》(1884)
    文德尔班(Windelband1848——1915)《历史和自然科学》(1894)《论自由意志》(1904)《论范畴的体系》(1910)《哲学概论》(1914)
    施坦丁格(Standinger1849——1921)纳托普(Natorp1854——1924)
    索绪尔(Saussure1857——1913)《普通语言学教程》西美尔(Georg Simmel1858——1910)
    齐美尔(Simmel1858——1918)《伦理学导论》(1892—1893)《历史哲学问题》(1905)《生命观》(1918)
    胡塞尔(Husserl1859——1938)《逻辑研究》(1900—1901)《哲学史严密的科学》(1910—1911)《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观念》(1913)《第一哲学》(1923—1924)《形式的和先验的逻辑》(1929)《笛卡尔沉思录》(1931)《欧洲科学的危机和先验的现象学》(1936)柏格森(Bergson1859——1941)《时间与自由意志》(1889)《物质与记忆》(1896)《笑的研究》(1900)《形而上学导言》(1903)《创造进化论》(1907)《心——力》(1919)
    《道德和宗教的两大根源》(1932)《创造的精神》(1934)
    杜威(Dewey1859——1952)《哲学的改造》(1920)《经验与自然》(1925)《确定性的寻求》(1929)
    怀特海(Whitehead1861——1947)《科学与近代世界》(1925)《过程与实在》(1929)《思想方式》(1938)
    李凯尔特(Riekert1863——1936)《先验哲学导论》(1892)《历史哲学问题》(1905)《哲学体系》(1921)
    韦伯(Weber1864——1920)《社会与经济》(1922)《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1930) 弗洛伊德(Freud1865——1939)《梦的解析》(1900)《心理分析导论》(1910)《自我与本我》(1923)
    克罗齐(Croce1866——1952)《作为表现科学和语言学的美学》(1902)《作为纯粹概念科学的逻辑学》(1905—1909)《实用哲学》(1909)《作为理论和历史的史学》(1914) 阿德勒(Adler1870——1937)《个体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1920)

    罗素(Rusell1872——1970)《数学原则》(1903)《数学的原理》(1910—1913)《哲学问题》(1912)《关于我们的外部世界的知识》(1914)《心的分析》(1921)《物的分析》
    (1927)《哲学大纲》(1928)
    摩尔(Moore1873——1958)《伦理学原理》(1903)《伦理学》(1912)《哲学研究》(1922)《哲学的若干主要问题》(1953)
    卡西尔(Cassirer1874——1945)《近代哲学与科学中的认识问题》(1906—1920)《符号形式的哲学》(1923—1927)《语言与神话》(1925)《启蒙哲学》(1932)《人论》(1944) 舍勒(Scheler1874——1928)《同情的本质与形式》(1913)《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与质料的价值伦理学》(1913—1916)《论人类中永恒的东西》(1921)
    荣格(Jung1875——1961)《荣格全集》
    石里克(Schlick1882——1936)《现代物理学的时空》(1919)《普通认识论》(1918)《伦理学问题》(1930)《自然哲学纲要》(1948)
    奥托·纽拉特(Otto Neurath1882——1945)《科学的世界观:维也纳学派》《社会学和物理主义》(1931)《经验的社会学》(1931)
    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1883——1969)《时代的精神状况》(1931)《理性与存在》(1935)
    《存在哲学》(1937)(考夫曼《存在主义》)
    刘易斯(Lewis1883——1964)《心灵与世界秩序》(1929)《对知识和评价的分析》(1946)克朗纳(Kroner1884——1974)《从康德到黑格尔》(1921—1924)《政治的文化——哲学论证》(1931)《想象的宗教的功能》(1941)
    卢卡奇(Lukacs1885——1971)《历史与阶级意识》(1923)《青年黑格尔》(1954)《理性的毁灭》(1953)
    布洛赫(Bloch1885——1977)《希望的原理》(1954—1959)《主体与客体》(1951)《异化》(1962—1964)《未来的哲学》(1963—1964)
    霍妮(Horney1885——1952)《精神病的人格》(1937)《精神分析的新方法》(1939) 蒂利希(Tillich1886——1965)《系统神学》(1950—1963)《存在的勇气》(1952)《文化神学》(1959)《永恒的现在》(1963)
    柯尔施(Korsch1886——1961)《马克思主义与哲学》(1923)《马克思主义与哲学问题的现状》(1930)《马克思主义重要原理》(1937)
    科林伍德(Collingwood1889——1943)《历史哲学》(1930)《艺术原理》(1938)《历史观念》(1945)
    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1889——1951)《逻辑哲学论》(1922)《哲学研究》(1953)《蓝皮书和棕皮书》(1958)
    海德格尔(Heidegger1889——1976)《存在与时间》(1927)《康德与形而上学问题》(1929)
    《什么是形而上学》(1929)《真理的本质》(1943)《林中路》(1935—1946)《形而上学导论》(1953)《在通向语言的途中》(1959)
    卡尔纳普(Carnap1891——1970)《世界的逻辑构造》(1928)《可检验性与意义》(1936)《语言的逻辑句法》(1936)《意义与必然性》(1947)
    赖欣巴哈(Reichenbach1891——1953)葛兰西(Gramsci1891——1937)《狱中书简》(1947)《狱中笔记》(1948—1951)
    英伽登(Ingarden1893——1970)《文艺作品》(1931)《文艺作品的观念》(1937)《美学研究》(1957—1970)《艺术本体论研究》(1962)《现代哲学研究》(1963)《体验、艺术作品与价值》(1966)
    朗格(Langer1895——1985)《哲学新解》(1942)《艺术问题》(1957)《心灵——人类情感论》(1967—1982)
    霍克海默尔(Horkheimer1895——1973)《启蒙辩证法》(1947)《工具理性批判》(1967)《批判的理论》(1968)《传统理论和批判理论》(1970)《社会哲学研究》(1972)
    皮亚杰(Piaget1896——1980)《逻辑专论》(1949)《发生认识论原理》(1950)《逻辑学与心理学》(1953)《六个心理学纲要》(1964)《结构主义》(1969)《发生认识论》(1970)
    赖希(Reich1897——1957)《辩证唯物主义与精神分析》(1929)《法西斯主义的群众心理学》(1933)《性格分析》(1933)
    德拉沃尔佩(Della-Volpe1897——1968)《逻辑学是一门实证科学》(1956)《卢梭与马克思》(1957)
    马尔库塞(Marcuse1898——1979)《爱欲与文明》(1955)《苏联的马克思主义》(1958)《单面人》(1964)《论解放》(1969)《反革命与造反》(1972)
    赖尔(Ryle1900——1976)《心的概念》(1949)《哲学论证》(1945)
    弗洛姆(Fromm1900——1980)《逃避自由》(1941)《弗洛伊德的使命》(1959)《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1961)《在幻想里锁链的彼岸》(1963)《分析的社会心理学和社会理论》(1970)
    伽达默尔(Gadamer1900——2003)《真理和方法》(1960)《黑格尔的辩证法》(1971)《你是谁?我是谁?》(1973)《科学时代的理性》(1976)
    莫里斯(Morris1901——1979)《逻辑实证主义、实用主义与科学经验主义》(1937)《指号理论基础》(1938)《指号、语言与行为》(1946)
    拉康(Lacan1901——1981)《拉康文集》(1966)
    波普尔(Popper1902——1994)《研究的逻辑》(1934)《科学发现的逻辑》(1959)《历史决定论的贫乏》(1957)《开放社会及其敌人》(1945)《猜测与反驳》(1963)《客观知识》(1972)
    阿多诺(Adorno1903——1969)《现代音乐的哲学》(1949)《文学笔记》(1966—1969)《否定的辩证法》(1966)《美学理论》(1970)
    亨普尔(Hempel1905——1997)萨特(Partre1905——1980)《存在与虚无》(1943)《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1946)《辩证理性批判》(1960)
    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1906——1975)《极权主义的起源》(1951)《人类的处境》(1958)《黑暗时代的人》(1968)《论暴力》(1970)
    古德曼(Goodman1906——1998)《现象的结构》(1951)《艺术语言》(1968)《世界形成的方式》(1978)
    莱维纳斯(Levinas1906——1995)《从存在到存在者》(1947)《整体与无限》(1961)《外在存在与超越本质》(1974)
    奎因(Quine1908——2001)《从逻辑观点看》(1953)《语词和对象》(1960)《逻辑哲学》(1970)《本体论的相对性以及其他论文》(1969)《理论与事物》(1981)
    梅洛-庞蒂(Merlean Ponty1908——1961)《行为的结构》(1942)《知觉现象学》(1945)《人道主义与恐怖》(1947)《辩证法的探险》(1955)《可见的与不可见的》(1964)
    列维-斯特劳斯(Levi-Strauss1908——)《亲族关系的基本结构》(1949)《悲伤的热带》(1955)《结构人类学》(1958—1973)《野性的思维》(1962)《神话集》(1964—1971) 艾耶尔(Ayer1910——1989)奥斯汀(Austin1911——1960)《哲学论文集》(1962)《如何以言行事》(1962)《感觉与感觉对象》(1962)
    塞拉斯(Sellars1912——1989)《科学、知觉与实在》(1963)《哲学的视野》(1967)《科学和形而上学》(1967)《自然主义和本体论》(1979)《认识论的形而上学》(1989)
    利科(Ricoeur1913——2005)《历史与真理》(1955)《论解释》(1965)《隐喻的规则》(1975)《解释理论:话语和意义的增附》(1976)《行为语义学》(1977)《从文本到行动》(1986)《解释学与人文科学》
    戴维森(Davidson1917——2003)《论行动与事件》(1980)《对真理与解释的探讨》(1984)《主体、主体性、客体》(2001)
    巴特(Barthes1915——1980)《写作的零度》(1953)《符号学原理》(1964)《S/Z》(1970)《文本的愉悦》(1973)
    阿尔都塞(Althusser1918——1990)《保卫马克思》(1965)《读<资本论>》(1965) 斯特劳森(Strawson1919——2006)《个体:描述的形而上学》(1959)
    姚斯(Jauss1921——)《文学史向文学理论的挑战》(1967)《文学传统与现代风格的当代意识》(1972)《审美经验小辩》(1972)《艺术史和历史》(1973)《审美经验与文学解释学》(1974)
    罗尔斯(Rowls1921——2002)《正义论》(1971)《政治自由主义》(1993)《万民法》(1999)
    库恩(Kuhn1922——1996)《科学革命的结构》(1962)《量子物理学史料》(1967)《必要的张力》(1977)
    拉卡托斯(Lakatos1922——1974)《证明与反驳》(1976)《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1977) 阿佩尔(Apel1922——)《哲学的改造》(1972—1973)《皮尔斯的思想历程》(1973)《从先验论和实用主义看说明和理解之对立》(1979)
    费耶阿本德(Feyerabend1924——1994)《反对方法:无政府主义认识论纲领》(1975)《自由社会中的科学》(1978)《自由人的认识》(1979)《作为艺术的科学》(1984)《告别理性》(1987)
    利奥塔(Lyotard1924——1998)《现象学》(1954)《利比多经济学》(1974)《后现代状况》(1979)《公正的游戏》(1984)《解释后现代》(1988)
    杜米特(Dummett1925——)《弗雷格语言哲学》(1973)《直觉主义原理》(1977)《真理和其他疑难》(1978)《对弗雷格哲学的解释》(1981)
    德勒泽(Deleuze1925——1995)《尼采与哲学》(1962)《差异与重复》(1969)《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1972—1980)(汪安民《后现代的哲学话语》)
    福柯(Foucault1926——1984)《疯癫与文明》(1961)《词与物》(1966)《知识考古学》(1969)《纪律与惩罚》(1975)《性史》(1976—1984)

    普特南(Putnam1926——)《逻辑哲学》(1971)《数学、物质和方法》(1957)《心、 语言和实在》(1957)《实在论和理性》(1983)《意义和道德科学》(1977)《理性、真理和历史》(1981)《具有人面的实在论》(1990)《三重联结的心、身和世界》(1999) 夏佩尔(Shapere1928——)《自然科学的哲学问题》(1965)《伽利略:哲学研究》(1974)
    《理由与知识的探讨》(1984)
    乔姆斯基(Chomsky1928——)《句法结构》(1957)《笛卡尔语言学》(1966)《语言和心灵》(1968)
    哈贝马斯(Habermas1929——)《理论与实践》(1963)《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1968)《知识与兴趣》(1968)《晚期资本主义的合法性问题》(1973)《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1976)《交往与社会进化》(1979)《交往行为理论》(1981)《商谈伦理学的诠解》(1991)
    麦金泰尔(MacIntyre1929——)《谁的理性?何种正义?》(1988)《德性之后》(1981) 塞尔(Searle1932——2000)《语言行为》(1969)《语言哲学》(1971)《词语与意义》
    (1979)《意向性》(1982)《社会实在的构造》(1995)《心、语言与社会》(1998) 德里达(Derrida1930——2004)《语言与现象》(1967)《文字与差异》(1967)《论文字学》(1967)《哲学的边缘》(1972)《立场》(1972)《丧钟》(1974)《绘画的真实》
    (1978)《马克思的幽灵》(1993)
    罗蒂(Rorty1931——)《哲学与自然之镜》(1979)《偶然性、反讽与协同性》(1989)《实用主义后果》(1982)《客观性、相对主义与真理》(1991)《论海德格尔和其他哲学家》(1991)《哲学与社会希望》(1999)
    詹姆逊(Jameson1931——)《马克思主义与形式》(1971)《语言的囚牢》(1972)《政治无意识》(1981)《意识形态的理论》(1988)《后现代主义或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1991)
    泰勒(Taylor1931——)《自我的根源:现代认同的形成》(1989)
    伯恩斯坦(Bernstein1932——)《实践与活动》(1971)《超越客观主义与相对主义》(1983)《哲学面面观》(1986)《新的星座》(1991)
    弗里德里克·詹姆逊(Jameson1934——)《马克思主义和形式》(1961)《语言的牢笼》(1972)《政治无意识》(1981)《后现代主义,或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1991)《时间的种子》《快感:文化与政治》《文化转向》
    杰利(Giere1935——)《理解科学推理》(1976)《解释科学:一种认知的方法》(1988)《什么是科学的认知研究》(1992)
    哈金(Hacking1936——)《统计推理的逻辑》(1965)《可能性的出现》(1975)《分析的运用》(1985)《表象与干预》(1983)《再论心灵》(1994)
    法因(Fine1937——)《动摇不定的游戏》(1986) 沃尔泽(Walzer1937——)《正义诸领域》(1984)
    吉登斯(Giddens1938——)《现代性的后果》(1990)《现代性与自我认同》(2000)《失控的世界:全球化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1999)《新平等主义》(2005)
    诺齐克(Nozick1938——2002)《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1974)《哲学说明》(1981)《理性》(1998)
    格里芬(Griffin1939——)《后现代科学》
    克里普克(Kripke1941——)《命名与必然性》(1972)
    劳单(Laudan1941——)《进步及其问题》(1977)《科学与价值》(1984)《科学与相对主义》(1990)
    弗拉森(Fraassen1941——)《时空哲学引论》(1970)《形式语义学与逻辑》(1971)《科学的影像》(1980)《法则和对称》(1989)《哲学与现象学研究》(1993)
    桑德尔(Sandel1943——)《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
    戴维·米勒(Miller)《社会正义原则》(1999)(马克思主义)

    一、古希腊——罗马哲学

    自然哲学:
    2、毕达哥拉斯学派
    1、米利都学派(泰勒斯、阿纳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赫拉克利特——爱利亚 学派(巴门尼德、芝诺、麦里梭)——多元论(恩培多克勒、阿那克萨戈拉、德谟克利特古典时期:智者运动(普罗泰戈拉、高尔吉亚)——苏格拉底——小苏格拉底学派:麦加拉学派(欧克里德、欧布里德——逻辑怀疑)、昔兰尼学派(阿里斯蒂波——快乐)、犬儒主义(第欧根尼——节欲)—— 1+2、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晚期希腊哲学:
    1、伊壁鸠鲁主义(伊壁鸠鲁、卢克莱修,快乐主义)
    2、斯多亚学派(早期:芝诺、克吕西普;中期:巴内修斯、波塞多纽、西塞罗;晚期: 塞涅卡、爱比克泰德、马可奥勒留,禁欲主义)、
    3、怀疑主义(早期:皮浪、孟蒂;中期:柏拉图学园中期;晚期:爱那西德穆、阿格里帕、恩披里柯)——
    1+2+3新柏拉图主义(柏拉图+毕达哥拉斯+斐洛+普鲁塔克;亚历山大里亚-罗马学派:普 罗提诺、波斐利;叙利亚学派:杨布利柯;雅典学派:普鲁塔克、普罗克洛、柏拉图学园晚
    期;神秘主义)—— +犹太教——耶稣及其使徒——

    二、基督教哲学

    教父哲学:
    1、护教:希腊教父(游斯丁、塔提安、阿忒纳格拉、伊里奈乌)、拉丁教父(德尔图良、 阿诺宾乌斯、拉克坦修)
    2、系统:亚历山大里亚学派(克莱门、奥利根)——奥古斯丁
    3、尾声:伪迪奥尼修斯、波爱修——

    经院哲学:
    1、 初期:理性的复兴
    爱留根纳——辩证法之争
    唯实论/唯名论:安瑟尔谟——罗瑟琳——阿伯拉尔
    2、繁荣:亚里士多德回归
    来源:阿拉伯拉丁阿威罗伊主义(阿维森纳;阿威罗伊)、犹太迈蒙尼德
    立场:西格尔(拥护派);弗兰西斯教派:波纳文图拉、亚历山大(反对派);多米尼 克教派:阿尔伯特、托马斯(折中派)
    3、解体:唯名论盛行
    唯名论(罗吉尔培根、邓斯司各脱、威廉·奥卡姆)、神秘主义(艾克哈特)

    文艺复兴:
    1、人文主义
    2、复古思潮:柏拉图主义(费奇诺、皮科)、亚里士多德主义(庞博纳奇)、怀疑主 义(蒙田)
    3、新趋向:尼古拉·库萨、布鲁诺

    宗教改革:
    1、改革派:马丁路德、加尔文
    2、反改革派:耶稣会、异端裁判所、特伦托会议

    三、近代哲学
    1、经验论:弗朗西斯·培根、伽桑狄、霍布斯、洛克、托兰德、巴克莱、休谟
    2、观念论:笛卡尔、马勒伯朗士、帕斯卡、斯宾诺莎、莱布尼茨、沃尔夫
    3、启蒙哲学:启蒙哲学:比埃尔·贝尔、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狄德罗; 唯物主义:拉美特利、孔狄亚克、爱尔维修、霍尔巴赫;1+2+3德国观念论:
    理性主义: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 +过渡——黑格尔学派:老年(加布勒、戈舍尔、埃尔德曼)、青年(施特劳斯、鲍威尔、施蒂纳、费尔巴哈、马克思)

    四、现代哲学:
    过渡时期:
    1、唯物主义:费尔巴哈、马克思、恩格斯;
    2、新实在论:布伦塔诺、迈农、培里、蒙塔古、摩尔、罗素;
    3、非理性主义:叔本华、克尔凯郭尔、尼采;
    4、功利主义:边沁、穆勒、西季威克;
    5、复古主义:新康德主义(生理学派:朗格;马堡学派:柯亨、纳托普、卡西尔;弗莱堡学派:文德尔班、李凯尔特、马克思·韦伯)、新黑格尔主义(格林、布拉德雷、克罗 齐、罗伊斯、德国新康德主义转向这里)
    6、生命哲学:狄尔泰、齐美尔、怀特海、柏格森、奥伊肯;
    7、实用主义:皮尔士、詹姆士、杜威;
    8、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
    9、实证主义:孔德、穆勒、斯宾塞;马赫、阿芬那留斯、彭加勒;
    10、新托马斯主义:马里坦、日尔松、克拉克;

    综合时期:
    1、现象学:早期(布伦塔诺、狄尔泰、胡塞尔、舍勒、梅洛庞蒂)——存在主义(海德 格尔、雅斯贝尔斯、萨特)——诠释学(施莱尔马赫、狄尔泰、海德格尔、伽达默尔)
    2、分析哲学:理想语言学派(弗雷格、罗素、维特根斯坦、维也纳学派)——日常语言 学派(维特根斯坦、莱尔、奥斯汀、斯特劳森)——实用主义分析哲学(蒯因、克里普 克、戴维森、普特南、罗蒂)——科学哲学(波普尔、库恩、拉卡托斯、费耶阿本德)
    3、西方马克思主义:早期(卢卡奇、柯尔施、葛兰西)——战后(法兰克福学派: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弗洛姆)——现代(哈贝马斯、詹姆逊)
    4、结构主义:早期(索绪尔、列维·斯特劳斯、皮亚杰、阿尔都塞)——过渡(拉康、福柯、罗兰巴特)——解构主义(德里达、利奥塔、德勒泽)

  6. 基督教福音传播年表

    从五旬节到499年(初期的日期只是“大约”)
    31年:五旬节,教会产生
    34年:教会因为受迫害而分散;在加沙,腓利使一名已经接受犹太教的埃塞俄比亚人接受基督教,并为他施行洗礼
    39年:彼得向外邦人传教
    42年:圣马尔谷前往埃及
    48年:保罗开始第一次传教旅程,到今土耳其.
    49年:耶路撒冷会议接纳外邦人进入教会,这是基督教成为超越文化宗教的主要步骤
    51年:保罗开始第二次传教旅程,穿过今土耳其并进入希腊.
    52年:多马抵达印度建立教会,后来成为印度正教会
    54年:保罗开始第三次传教旅程
    60年:保罗前往罗马
    62年:传说巴多罗买在印度西海岸今孟买附近殉道
    66年:Thaddeus建立亚美尼亚的基督教会
    69年:安德鲁在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的佩特雷被钉十字架
    72年:传说多马在印度麦拉坡殉道
    90年:使徒腓力在希拉波利城在今(土耳其)被倒钉十字架(和彼得一样)
    100年: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斯里兰卡出现第一名基督徒
    112年:传说Sharbil、Babai和Barsamy 在Edessa, 美索不达米亚殉道
    117年:哈德良处死数千名皈依基督教的士兵
    166年:Soter主教写道基督徒的数目已经超过犹太人
    167年:应不列颠的Lucius之请,传教士Fuganus(Phagan)和Duvianus( Deruvian)受Pope Eleuterus差遣到不列颠传教
    174年:奥地利出现第一名基督徒
    180年:潘代诺在印度传教
    196年:Bar Daisan 写到帕提亚、大夏和在波斯帝国的基督徒
    197年:特土良写道基督教已经渗透到北非的每一个阶层中。
    200年:瑞士和比利时出现第一名基督徒
    206年:爱德萨国王Abgar信奉基督教
    208年:特土良写到在不列颠的哈德良长城以北罗马军团尚未到达的地区出现基督徒
    250年:Denis和另外6名传教士从罗马派往巴黎建立教会
    270年:本都国基督徒领袖Gregory Thaumaturgus逝世。据说Gregory在本都当上“主教”时只有17名基督徒,而在三十年后逝世时只有17名非基督徒。
    280年:在意大利北部出现第一个乡村教会;基督教不再局限在城市
    287年:埃及的Maurice在瑞士Agauno因拒绝向异教神献祭被杀
    295年:巴士拉的Dudi (David)在印度传福音
    300年:第一名基督徒出现在大呼罗珊;估计有10%的世界人口是基督徒;圣经有10种不同语言版本
    304年:亚美尼亚接受基督教作为国教
    306年:任命第一位尼西比斯主教
    313年:罗马康斯坦丁大帝发布米兰敕令,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合法化
    314年:格列高利成功地使亚美尼亚国王的梯里达底三世及高加索阿尔巴尼亚国王Urnayr接受基督教
    327年:康斯坦丁大帝在临终前不久受洗;Nino成功地使格鲁吉亚国王伊比利亚的米立安三世接受基督教
    328年:Frumentius到埃塞俄比亚传播福音
    333年:埃塞俄比亚国王阿克苏姆的埃扎纳定基督教为官方宗教
    334年:任命第一位中亚河中地区的梅尔夫主教
    341年:乌尔菲拉开始在今罗马尼亚的哥特人中间工作
    350年:2名年轻的基督徒在红海遭遇海难,成为埃塞俄比亚宫廷奴隶,得到自由传讲福音,他们的见证诞生了科普特教会.
    354年:西奥菲勒斯称在印度访问基督徒;Philostorgius提及在也门南面阿拉伯海的索科特拉岛上的基督徒团体
    364年:汪达尔人在罗马皇帝瓦伦斯统治时期皈依基督教
    370年:乌尔菲拉将圣经翻译成西哥特语,这是第一次专门为传教目的而翻译圣经
    381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将基督教定为国教
    382年:耶柔米受委托将圣经翻译成拉丁语
    386年:奥古斯丁接受基督教
    390年:景教传教士Abdyeshu(Abdisho)在巴林岛建造一座修道院
    397年:Ninian向苏格兰的南皮克特人传福音
    400年:Hayyan在波斯边境的Hirta接受基督教后,在也门开始传教
    410年:新约被翻译成亚美尼亚语
    420年:酋长Peter-Aspebet率领一个阿拉伯贝都因部落皈依
    425年:任命第一位赫拉特(阿富汗)和撒马尔罕(乌兹别克斯坦)主教
    432年:圣帕特里克前往爱尔兰传教
    496年:高卢的法兰克国王克洛维一世和他的3,000名战士接受基督教
    499年:波斯国王戈巴德一世逃亡时,遇见一批传教士前往中亚向突厥人传教

    500年-999年
    500年:北也门出现第一名基督徒;Nairam成为基督教中心。
    508年:Philoxenus of Mabug开始将圣经翻译成叙利亚语。
    529年:圣本笃摧毁了意大利卡西诺山的异教庙宇,建造修道院。
    535年:景教传教士教授嚈哒人-生活在中国北部、中亚和印度北部的游牧民,又名白匈奴-阅读及书写。
    542年: 来自君士坦丁堡的尤利安(也叫尤利安努斯 )在埃及人西奥多的陪同下向努比亚人传扬福音。
    563年:Columba从爱尔兰航海到苏格兰,他在那里的Iona创立了传播福音训练中心。
    565年:爱尔兰传教士 Columba 到达尼斯湖区后关于 尼斯湖修道院的第一个报告。 Columba在报告中描述了在800英尺深得尼斯湖面有一种大嘴能发出大声的动物。
    569年:Longinus, Nobatia的教会领袖, 在Alodia (今苏丹)传福音。
    578年:last of Lachemids (阿拉伯王子)An-numan III归信基督教
    592年:爱尔兰传教士Moluag (古爱尔兰文: Mo-Luóc)逝世。
    596年:额我略一世派遣奥古斯丁及一队传教士到(现今的)英格兰重新介绍福音。传教士在堪特伯雷定居并在一年内向一万人施洗。
    600年:安道尔第一名基督徒定居者
    629年:Amandus of Elnon被祝圣为主教。他在根特附近地区传扬福音并沿着多瑙河向斯拉夫人及向纳瓦拉的巴斯克人传教。
    631年:东盎格鲁人(盎格鲁-撒克逊人七国时代七个王国之一)皈依基督教。
    635年:第一名基督教传教士(景教)阿罗本从小亚细亚和波斯抵达中国; Aidan of Lindisfarne 开始在英国诺森伯利亚中心地带传教。
    637年:住在意大利北部的日耳曼伦巴底人成为基督徒。
    638年:长安建立一座教堂(可能是当时世界最大城市)。
    650年:荷兰成立第一个教会。
    673年:爱尔兰修道士Maol Rubha在Aprochrosan创办一所训练中心,成为传教士拓展苏格兰的根据地。
    680年:圣经首次翻译成阿拉伯语。
    689年:异教徒在今德国的维尔茨堡附近杀害爱尔兰传教士基利安。他的遗体后来葬于维尔茨堡的Benedictine大修道院。
    692年:Willibrord与11名同伴横渡北海向Frisia人传教(现今荷兰)。
    697年:穆斯林横行于北非首都迦太基。
    720年:哈里寝Umar II向柏柏尔基督徒施压,使他们改信伊斯兰教。
    722年:圣波尼法爵在日耳曼人中展开传教工作。
    724年:圣波尼法爵在德国Geismar in Hesse当着异教徒(将陀尔神(Thor])象征-橡树砍到。
    740年:爱尔兰修道士抵达冰岛。
    771年:查理大帝颁布要以本地语布道,他亦任命将部分圣经翻译成日耳曼文字。
    781年:长安附近立起景教碑以纪念景教在中国传教,为中国基督徒提供文字纪录。
    787年:Ludger开始在靠近埃姆斯河河口(今德国)的异教徒中传教。
    822年:大摩拉维亚公国的Mojmír I皈依基督教。
    826年:教宗派遣Ansgar从法国到丹麦担任王室牧师和传教士。
    828年:在尼特拉兴建今斯洛伐克的第一间教堂。
    828年:第一名传教士到达今捷克。
    830年:苏格兰出生的Erluph在德国宣扬福音时被汪达尔人所杀。
    863年:圣西里尔与圣梅福季受罗斯季斯拉夫之邀,在大摩拉维亚公国及巴拉顿公国传福音。
    864年:保加利亚鲍里斯一世皈依。
    867年:塞尔维亚人接受基督教。
    878年:蒙古时期以前在中国最后一次提及基督徒
    880年:第一个斯拉夫总教区在摩拉维亚成立
    900年:传教士抵达挪威。
    912年:诺曼人成为基督徒。
    948年:马扎尔人的领袖皈依基督教。
    957年: 基辅的奥丽加受洗。
    965年:哈拉尔一世皈依基督教,敞开了丹麦接受基督教信仰的大门
    966年:梅什科一世皈依基督教,开始基督教波兰时期。
    981年:景教传道士正在拜访中国时发现找不到基督教团体留下的痕迹。
    988年: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斯维亚托斯拉维奇皈依基督教。
    995年:挪威的基督教传教士开始在冰岛工作。
    997年:布拉格的Adalbert在普鲁士殉道。

    1000年-1499年
    1000年:莱弗·艾瑞克森到格陵兰传播福音。
    1008年:西格弗里德(英国传教士)给瑞典国王奥洛夫·舍特科农施洗。
    1009年:奎尔富特的布鲁诺在普鲁士传教时被斩首。
    1015年:据说俄罗斯普遍地皈依东正教。
    1017年:丹麦国王克努特大帝皈依基督教
    1075年:教宗额我略七世颁布《教宗训令》,废除“俗人授职”。
    1099年:十字军攻占耶路撒冷,屠杀70,000名穆斯林和犹太人。
    1200年:圣经已被翻译成22种语文。
    1219年:阿西西的圣方济各向埃及苏丹呈上福音。
    1220年:多明我会成立。
    1223年:方济各会成立。
    1251年:立陶宛国王明道加斯受洗。
    1252年:方济各会罗伯鲁(一译鲁不鲁乞)开始向蒙古出发。著有《罗伯鲁(鲁布鲁克)东游记》
    1266年:蒙古大汗忽必烈派马可波罗和他的父亲、叔叔回到欧洲要求教宗派遣100名基督教传教士(只有两人向应,但在抵达蒙古国境前便已折返)。
    1276年:拉蒙·柳利开办训练中心以派遣传教士到北非。
    1289年:方济各会化缘修士开始在中国传教。
    1294年:方济各会孟高维诺前往中国。
    1303年:科隆人阿诺德(Arnold von Koln)到达中国协助孟高维诺。
    1321年:多明我会修道士Jordanus抵达印度成为第一位在当地定居的天主教传教士。
    1322年:方济各会修士和徳理(鄂多立克)从意大利抵达中国。
    1323年:方济各会开始接触苏门答腊、爪哇及文莱。
    1326年:察合台大汗Ilchigedai准许在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兴建教堂。
    1329年:尼西亚落入穆斯兰的奥斯曼人手中。
    1368年:因中国禁止基督教而令方济各会的传道崩溃。
    1379年:Stephen of Prem 北游至白海,并以一个传教士的身份定居下来。该处住着说芬兰-乌戈尔语的,住在 Ust-Vim 的伯朝拉河和维切格达河之间的科米人。
    1382年:约翰威克利夫将圣经从拉丁语翻译成英语。
    1386年:立陶宛国王雅盖沃受洗。
    1410年:圣经翻译成匈牙利语。
    1435年:在西班牙强迫犹太人改信基督教。
    1448年:毛里塔尼亚出现第一名基督徒。
    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穆斯林奥斯曼帝国攻陷并作为首都。
    1462年:约翰内斯·古腾堡以活字方法印刷圣经;教宗庇护二世委派方济各会(由Alfonso de Bolano带领)到非洲海岸的葡属几内亚传道。
    1485年:在与葡萄牙人接触后,贝宁国王要求在他的王国内兴建教堂。
    1486年:多明我会在西非渐趋活跃,尤其在塞内冈比亚的沃洛夫人之间。
    1489年:沃洛夫国王Behemoi在塞内加尔受洗。
    1491年:第一批传教士抵达刚果。在这些方济各会和多明我会神父的职务下,国王很快便受了洗及在王都兴建教堂。
    1492年:安哥拉教会诞生。
    1493年:教宗亚历山大六世在《在其他之中》下令西班牙将新大陆天主教殖民化;哥伦布在第二次新大陆航行时带同了基督教神父一起出发。
    1494年:第一名传教士抵达多米尼加共和国
    1496年:在伊斯帕尼奥拉岛上,印地安酋长 Guaticaba 和他的一些家人成为新大陆第一个受洗的基督徒。
    1497年:葡萄牙的犹太人被迫改信
    1498年:肯尼亚出现第一批基督徒。
    1499年:葡萄牙奥斯定会传教士抵达桑给巴尔。他们的传教工作在1698年因被奥斯曼-阿拉伯人征服而终止。

    1500年-1599年
    1500年:方济各会与佩德罗·阿尔瓦雷斯·卡布拉尔进入巴西。
    1508年:方济各会开始在委内瑞拉传教。
    1509年:波多黎各建造第一座教堂。
    1510年:多明我会开始在海地工作。
    1514年:方济各会开始在美国加利福尼亚传教。
    1516年:3名方济各会士在今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被食人族所杀。
    1517年:德里的莫卧儿帝国将孟加拉向基督教传教士开放
    1518年:刚果国王的儿子Don Henrique被教宗良十世祝圣为撒哈拉以南黑非洲第一位本地主教
    1519年:两名方济各会传教士陪同荷南·科尔蒂斯远征墨西哥。
    1520年:德国传教士 Maximilian Uhland(又名Bernardino de San Jose)与新任主教Geraldini一起到伊斯帕尼奥拉岛。
    1524年:Martin de Valencia 和12名方济各会修道士前往新西班牙。
    1526年:方济各会教士进入美国佛罗里达州;12名多明我会化缘修士到达墨西哥首都。
    1527年:再洗礼派组织奥格斯堡传教会议,it is the first-ever 新教传教会议
    1528年:方济各会 传教士 Juan de Padilla到达墨西哥
    1529年:方济各会的根特的彼得写到他和一位同事在拉丁美洲一天中为14,000人施行洗礼。
    1531年:方济各会的Juan de Padilla开始在墨西哥城东南的印第安部落中展开一系列传教之旅。
    1532年:传教士在法兰西斯克·皮泽洛的军事远征到达秘鲁时开始传教。
    1533年:第一位基督教传教士抵达越南东京。
    1534年:整个Paravas种姓在印度Coromandel海岸受洗—共计也许有10,000人。
    1536年:意大利北部再洗礼派传教士Hans Oberecker在维也纳树桩上被烧死。
    1537年:教宗保禄三世命令新大陆的印第安人皈依基督教”by the preaching of the divine word, and with the example of the good life.”
    1538年:方济各会进入巴拉圭。
    1539年:西班牙方济各会传教士Marcos de Niza到达今美国西南部的普韦布洛。
    1540年:方济各会抵达特立尼达,被食人族所杀。
    1541年:方济各会开始在加利福尼亚建立传教站。
    1542年:耶稣会传教士圣方济·沙勿略前往印度南部的葡萄牙殖民地果阿;方济各会抵达今新墨西哥
    1543年:再洗礼派的Menno Simons从荷兰到德国传教。
    1546年:圣方济·沙勿略到达印尼的Morotai, Ambon和Ternate。
    1549年: 多明我会的Luis Cancer在危地马拉和墨西哥的玛雅人中工作,和2名同伴在佛罗里达坦帕湾登陆,立刻被看见他们登陆的Calusa所杀。
    1550年:圣经用28种语言出版。
    1551年:多明我会的Jerome de Loaysa在利马建立圣马科斯国立大学和一所为印第安人服务的医院
    1552年:耶稣会传教士圣方济·沙勿略在等待进入中国期间去世。
    1553年:葡萄牙传教士在马来西亚马六甲建立教堂。
    1554年:在暹罗(泰国)有1,500人皈依基督教。
    1555年:加尔文将胡格诺教徒送到巴西。
    1556年:多明我会 Gaspar da Cruz 抵达中国广州。
    1557年:耶稣会抵达埃塞俄比亚。
    1558年:Kabardian duke Saltan Idarov皈依东正教
    1559年:传教士 Vilela 定居京都。
    1560年:葡萄牙耶稣会传教士Goncalo da Silveira访问莫塔帕帝国,他在那里很快便使当地人皈依。
    1562年:迭戈·德·兰达烧毁玛雅文明的图书馆。
    1563年:耶稣会传教士路易斯·弗洛伊斯(后来写作耶稣会 在日本活动历史)抵达日本;大村纯忠成为第一个皈依基督教大名。
    1564年:奥斯定会的黎牙实比在菲律宾开始工作
    1565年:耶稣会抵达澳门.
    1568年:在菲律宾, Diego de Herrera为宿务岛酋长Tupas及其儿子施洗。
    1569年:来到缅甸已两年的Jeronimo da Cruz与两名新来的传教士一起被谋杀。
    1570年:Ignacio Azevedo及其他39名耶稣会传教士在前往巴西途中,于加那利群岛拉斯帕尔马斯附近被海盗杀害。
    1572年:耶稣会抵达墨西哥。
    1573年:方济各会修道士抵达佛罗里达后,当地印第安人大规模改信基督教。
    1575年:京都兴建教堂,教堂以日本风格与建,一般称为”南蛮人之庙”(temple of the South Barbarians)。
    1576年:耶稣会传教士跟随葡萄牙探险家进入孟加拉。
    1577年:多明我会进入莫桑比克并渗入内陆,一路上烧毁清真寺。
    1578年:西班牙国王未经任命利马主教
    1580年:日本大名有马晴信成为基督徒并取名Protasio。
    1581年:Luis de Valdivia成为耶稣会教士。他于修习完成后被派往秘鲁。
    1582年:传教士开始在中国工作,介绍西方科学、数学、天文学。
    1584年:罗明坚在中国学者的帮助下将一本天主教教理翻译成中文,标题天主圣教实录。
    1585年:Carmelite领袖 Jerome Gracian会见Martin Ignatius de Loyola,方济各会传教士 中国。2个修会在埃塞俄比亚、中国、菲律宾和东西印度群岛合作传教。
    1586年:葡萄牙传教士 Joao dos Santos 报告莫桑比克Sofala 当地人杀死大象以保护农作物
    1587年:所有外国人被赶出日本; Manteo 成为第一个在圣公会受洗的印第安人
    1588年:多明我会传教士抵达菲律宾。
    1589年:Francis Solano 前往秘鲁传教。
    1591年:特立尼达建造第一座天主教堂;第一个中国人成为耶稣会成员
    1593年:方济各会抵达日本并在京都建立St. Anna医院。
    1594年:第一个耶稣会传教士抵达巴基斯坦。
    1596年:耶稣会传教士在菲律宾萨马岛东部建立传教中心
    1597年:26名日本天主教徒在长崎因信仰被丰臣秀吉下令钉死在十字架上,1640年,数千名日本天主教徒殉道。
    1598年:西班牙传教士从墨西哥北上今新墨西哥。
    1599年:耶稣会Francisco Fernandez 前往今孟加拉Jessore区,得到国王Pratapaditya许可,建造一座教堂。

    1600年-1699年
    1600年:法国传教士抵达今美国密歇根州苏圣玛丽地区。
    1601年:利玛窦前往北京;日本第一位神甫任职。
    1602年:中国科学家、翻译家徐光启受洗。
    1603年:耶稣会在日本的印刷所出版日葡词典。
    1604年:耶稣会传教士 Abbè Jessè Flèchè到达加拿大新斯科舍皇家港。
    1605年:诺比利(en:Roberto de Nobili)到达印度。
    1606年:日本大将军德川家康禁止基督教。
    1607年:传教士Juan Fonte在墨西哥西南西马德雷山脉的Tarahumara中成立首个耶稣会传教团。
    1608年:一个传教士探险队往巴西塞阿腊地区时因Tacariju杀死了耶稣会首领而告失败。
    1609年:传教士 金尼阁到达中国。
    1610年:中国数学家及天文学家李之藻受洗。
    1611年:两名耶稣会开始在新斯科舍的Mi’kmaq印第安人中工作。
    1612年:耶稣会在美国缅因州在Abenaki部落中成立传教团。
    1613年:传教士谢务禄Alvarus de Semedo到达中国。
    1614年:日本发出反基督教勒令。
    1615年:法国传教士在加拿大的Trois-Rivieres和泰道沙克开办学校,教授第一民族的小童,希望使他们皈依基督教。
    1616年:南京教案、“礼仪之争”,中国祭祖等传统风俗和天主教教义相违背,导致外国传教士被驱逐出境。传教士汤若望抵达中国。
    1617年:葡萄牙传教士Francisco de Pina抵达越南。
    1618年:葡萄牙加尔默罗会教士从波斯去到巴基斯坦,在Thatta (靠近卡拉奇)建立教会。
    1619年:多明我会传教士在菲律宾创办St. Tomas大学。
    1620年:加尔默罗会教士进入果阿。
    1621年:奥斯定会在吉大港建立教会。
    1622年:教宗额我略六世创立传道议会。
    1623年:一群工人在中国西安一间基督教教堂及修道院附近掘出一块高逾九呎,33吋阔及10吋厚的古代石碑。碑上同时有中文字及波斯文,开首写着《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碑文由一名叫景浄(亚当)Ching Ching (Adam)的叙利亚僧侣写于“大唐建中二年”781年。记载传教士阿罗本在635年到达长安“占青云而载真经,望风律以持艰险”( He had arrived “bearing the sacred books, braving difficulties and dangers.” )基督教 “景教”(景,光明之意,此指基督)(”The Illustrious Religion,” )并阐述了基督教的教义,教理,祈祷礼仪等。并有67位教士(景教僧)的名字,碑文是汉文和古叙利亚文书写。文字优美,掺杂着浓厚的佛教和道教词汇
    1624年:在日本的迫害加剧,50名基督徒在江户(今东京)被活埋。
    1625年:越南驱逐传教士。
    1626年:耶稣会传教士方济‧帕齐各(Francis Pacheco)伪装进入日本后,在长崎市被捕及处决。
    1627年:亚亚历山大德罗(Alexander de Rhodes)前往越南,在3年中为6,700人施行洗礼。
    1628年:传道议会在罗马成立,以培训来自世界各地的“当地神职人员”。
    1629年:方济各会传教士Benavides在现今新墨西哥州的阿帕契族国境的边界创立Santa Clara de Capo。
    1630年:打算向埃尔帕索地区的Mansos印第安人传道。
    1631年:荷兰传教士 Abraham Roger, who authored Open Door to the Hidden Heathendom,在印度马德拉斯附近的荷兰殖民地Pulicat开始向泰米尔人传教10年
    1632年:Zuni印第安人谋杀一群方济各会传教士,他们在3年前开始前往Hawikuh传教(今新墨西哥)。
    1633年:德国路德会派遣Peter Heyling作为第一个新教传教士,前往埃塞俄比亚。
    1634年:耶稣会传教士Jean de Brèbeuf游历到加拿大Petun nation并为一名四十岁男子授洗。
    1635年:方济各会探险队离开基多,试图从西面进入亚马逊盆地。大部分人在途中被杀,少数人在2年后到达大西洋海岸。
    1636年:多明我会在马尼拉组成传教探险队前往日本,他们在冲绳被捕,最后在长崎判处死刑。
    1637年:天花使数千印第安人死亡,部落巫师谴责欧洲传教士造成灾难。
    1638年:日本正式采用死刑来禁止基督教
    1639年:第一批女传教士进入新法兰西,3名Ursuline修女乘“圣若瑟号”前往新法兰西
    1640年:耶稣会传教士抵达加勒比海岛屿马提尼克。
    1641年:耶稣会传教士 Cristoval de Acuna在给西班牙国王的一份书面报告中介绍亚马孙河。
    1645年:在越南工作30年后,耶稣会被驱逐出该国。
    1646年:因被指控为巫师,耶稣会传教士Isaac Jogues 被易洛魁人所杀。
    1647年:The Discalced Carmelites开始在马达加斯加工作
    1648年:Helena 和其他明朝皇室成员受洗。
    1654年:John Eliot为美洲印第安人出版教义。
    1655年:安哥拉Matamba公主Jinga皈依天主教,后来她写信给教宗,请求派遣更多传教士
    1656年:第一位贵格会传教士到达现今的美国的波士顿。
    1659年:耶稣会的Alexander de Rhodes创立巴黎外方传教会。
    1660年:基督教传入柬埔寨。
    1661年:贵格会创办人乔治·福克斯派遣3名传教士到中国(可惜他们无法到达目的地)。
    1662年:法国耶稣会传教士Julien Garnier启航到加拿大。
    1663年:第一本在美洲印刷的全本圣经
    1666年:John Eliot出版了他所著的《印第安语文法》(Indian Grammar)一书,以协助使印第安人皈依的工作。
    1667年:第一个企图伸展到华欧拉尼印地安人(Huaorani或Aucas)的耶稣会传教士Pedro Suarez被长矛所杀。
    1668年:法国传教士Jacques Bruyas在他一封从加拿大寄出的信中因自己对奥奈达语的无知而悲叹:“一个不明白他们的语言,而他们又不明白他在说什么的人到底可以做些什么呢!到目前为止,我除了结结巴巴地说话外什么也做不了;不过,我在4个月内为60人施洗,当中只有4名成人领洗是在临终时刻(periculo mortis),其余皆为小孩。”
    1670年:耶稣会在委内瑞拉Orinoco河建立传教团。
    1671年:贵格会传教士抵达美洲卡罗莱那省。
    1672年:一名关岛酋长因耶稣会传教士San Vitores及其米沙鄢助手Pedro Calungsod在未经他准许之下向他女儿施洗而将他们杀害(一些记述指女孩的母亲同意施洗)。
    1673年:法国商人Louis Jolliet和传教士Jacques Marquette到访现今美国的伊利诺伊州,在那里Jacques Marquette建立传教团向美洲土著传道。
    1674年:遣使会在马达加斯加传教工作 collapses after 25 years of abortive effort
    1675年:密克罗尼西亚群岛上的一场暴动导致三名基督教传教士死亡。
    1678年:法国传教士Jean La Salle和Louis Hennepin发现尼亚加拉瀑布。
    1680年:普韦布洛起义于新墨西哥爆发,起义者杀死21名方济各会传教士
    1681年: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Eusebio Kino到达新西班牙之后,很快便成为一名作家所形容的“全北美最别具一格的传教士先驱。”充满着传道的热忱,Kino亦是一名探险、天文学家、制图师、传教团建立者、牧场经营者、养牛大王及边境守卫者。
    1682年:13名传教士到了东西伯利亚的“遥远城市”。
    1683年:传教士Louis Hennepin在考察完美国明尼苏达州及被达科塔苏族人囚禁后后回到法国,写下第一部关于明尼苏达州的著作《Description de la Louisiane》。
    1684年:法皇路易十四派遣耶稣会传教士携带原珍藏于卢浮宫及梵尔赛宫的礼物到中国。
    1685年:祝圣第一位中国裔天主教主教。
    1686年:俄国东正教僧侣到达中国传教。
    1688年:新约被翻译成马来语(第一本被翻译成东南亚语文的圣经译本)。
    1689年:来自现今美国佛罗里达州的Calusa印第安酋长到访古巴并要求派遣传教士。
    1690年:第一位方济各会传教士到达美国德州。
    1692年:中国康熙帝允许耶稣会教士自由地传扬基督教,让自愿者皈依。
    1693年:耶稣会传教士 John de Britto在印度被公开斩首。
    1694年:传教士与探险家Eusebio Kino成为最先进入亚利桑那盆地土桑的欧洲人并长期在那里定居。
    1695年:中国第一座俄罗斯东正教堂建筑物被祝圣。
    1696年:耶稣会传教士Francois Pinet在今芝加哥附近的Guardian Angel成立传教团。在1700年因工作无成果而放弃传教。
    1697年:为了在英国殖民传播福音,圣公会传教士Thomas Bray(曾经数次前往北美洲传教)预备成立英国圣公会差会 (SPG)
    1698年:圣公会教士组织了“基督徒知识促进会”(Society for Promoting Christian Knowledge, SPCK)。

    1700年-1799年
    1700年:1731年印刷的美国瑞典教会历史中记载了一个小插曲:瑞典传教士本杰明富兰克林向宾夕法尼亚一名印第安人布道后,印第安人对他关于原罪的布道回答说:“你告诉我们的全都很好。把苹果吃掉确实不好,最好把它们做成苹果酒。”
    1701年:英国圣公会差会 (SPG)正式成立
    1702年:苏格兰贵格会传教士George Keith抵达美洲,加入新成立的英国圣公会差会 (SPG)
    1703年:英国圣公会差会 (SPG) 前往西印度群岛。
    1706年:爱尔兰出生的Francis Makemie从1683年起作为长老会在美洲移民中的巡回传教士,终于成立了美洲第一个长老会
    1707年:Maillard de Tournon在南京宣布梵蒂冈对礼仪益的规定,包括反对祭祖和祭孔的规定。不遵守规定的神职人员将被逐出教会。康熙帝发怒了,对他而言,教宗只是一位外国君主,无权干涉中国事务;意大利嘉布遣会(Order of Friars Minor Capuchin)传教士抵达尼泊尔加德满都
    1708年:耶稣会传教士Giovanni Battista Sidotti在日本被捕。他被带到伊豆(今东京)受新井白石审问。
    1709年:Experience Mayhew, 传教士 to Martha’s Vineyard Indians,将诗篇和约翰福音翻译成马萨诸塞语言.
    1710年:Count Canstein创立“德国圣经会”(German Bible Society)。
    1711年:耶稣会传教士探险家,“牛仔传教士”Eusebio Kino在亚利桑那南部和 Sonora北部,在墨西哥北部突然去世。曾在墨西哥银矿反对压榨印第安人
    1712年:印度开始用葡萄牙语印刷书籍
    1713年:耶稣会Ippolito Desideri前往西藏传教。
    1714年:新约翻译成泰米尔语(印度);一所传教士训练学校在哥本哈根成立。
    1717年:Chen Mao向中国皇帝关于对天主教传教士和西方商人的意见。
    1718年:Bartholomew Ziegenbalg在印度兴建一所教堂,该教堂至今仍在使用。
    1719年:以撒华滋写下一首传教圣诗“Jesus Shall Reign Where’er the Sun”。
    1720年:传教士Johann Ernst Gruendler死于印度。他在Danish Mission Society资助下于1709年到达印度。
    1722年:汉斯·埃格德到了格陵兰。
    1723年:Robert Millar出版了“A History of the Propagation of Christianity and the Overthrow of Paganism”(传扬基督教及推翻异教徒的信仰之历史)。
    1724年:雍正帝禁止传教士到北京以外地区活动
    1726年:John Wright──一名向印第安人传教的贵格会传教士──定居于宾夕法尼亚州东南部。
    1729年:天主教传教士Du Poisson成为Natchez大屠杀的第一位受害者。在他前往新奥尔良的途中,他被截停及被要求在Natchez邮局中举行弥撤。他在祭坛前被杀。
    1733年:摩拉维亚弟兄会到了格陵兰。
    1735年:John Wesley与佐治亚州英国圣公会差会 (SPG)传教士前往印弟族群传教。
    1736年:中国有反基督教勒令;摩拉维亚弟兄会传教士在阿尔汉格尔斯克的Nenets人中传教。
    1740年:摩拉维亚弟兄会的David Zeisberger开始在美国格鲁吉亚州的Creek人中展开工作。
    1741年:荷兰传教士开始建造马六甲基督教堂,12年后完成。
    1742年:摩拉维亚弟兄会领导人Nicolaus Ludwig Zinzendorf伯爵到访纽约州Shekomeko并为6名印第安人施洗。
    1743年:David Brainerd开始向北美印地安人传教。
    1749年:西班牙方济各会神甫胡尼佩罗·塞拉(1713-1784)前往墨西哥传教。
    1751年:Samuel Cooke抵达新泽西为英国圣公会差会 (SPG)作传教士。
    1771年:法兰西斯·亚斯理抵达美洲;David Avery获任命到奥奈达人作传教士。
    1772年:在到访过加拿大纽芬兰Scilly Cove之后,传教士James Balfour形容该处是“最野蛮无法治的地方”。
    1773年:教宗克莱孟十四世解散了耶稣会;两名多明我会传教士在越南被斩首。
    1774年:摩拉维亚弟兄会传教士Christoph Brasen和Gottfried Lehmann的单桅帆船在格陵兰对开海面遇到风暴沉没,两人遇溺死亡。
    1775年:John Crook被利物浦卫理宗派往马恩岛。
    1777年:葡萄牙传教士在孟加拉Hashnabad建造教堂。
    1782年:一名获解放的奴隶George Lisle到了牙买加当传教士。
    1783年:前奴隶Moses Baker 和George Gibbions离开美国前往西印度群岛传教
    1788年:荷兰传教士开始在孟加拉渔民中传播福音。
    1789年:耶稣会在今华盛顿建立美国第一所天主教大学乔治敦大学。
    1791年:120名朝鲜天主教徒因信仰被拷打并杀害。事缘一名已成为了基督徒的贵族Paul Yun Ji-Chung决定不按传统儒家习俗埋葬母亲,当朝廷接获报告后发生了一场对基督徒的残忍迫害。
    1793年:Stephen Badin开始传教。
    1794年:8名俄国东正教会传教士到达阿拉斯加。
    1795年:伦敦会成立,派遣 传教士到塔希提岛。
    1796年:苏格兰和格拉斯哥传教协会成立;在印度,Johann Philipp Fabricius 将全本圣经翻译成泰米尔语。
    1798年:公理会组成康涅狄格传教协会to take the gospel to the “heathen lands” of Vermont and Ohio. 其传教士既向欧洲人也向印第安人传教
    1799年:英国圣公会成立差会(CMS);荷兰物理学家John Vanderkemp到了非洲Cape Colony。

    1800年-1849年
    1800年:纽约传教士协会成立
    1801年:约翰狄奥多西范德肯普(John Theodosius Van Der Kemp)迁往格拉夫内特(Graaff Reinet),向霍屯督人传教。早先他帮助成立了荷兰传教士协会。1798年,他去了南非向科萨(Xhosa)传教。
    1802年:亨利马丁听到查尔斯西蒙(Charles Simeon)讲说威廉·克理在印度的工作,自己也立志成为一名传教士。1805年前往印度
    1803年:麻省浸礼会出版一份传教士杂志,现在名为“美国浸信会”(The American Baptist),该期刊是美国最古老的宗教杂志
    1804年:大英圣书公会(BFBS)成立;英国圣公会进入塞拉利昂
    1805年:第一位基督教传教士,伦敦会的阿尔布雷希特兄弟(亚伯拉罕和克里斯琴)到达纳米比亚
    1806年:草堆祈祷会在威廉姆斯学院;传教士训练中心安多佛尔神学院成立;新教传教士开始在整个南部非洲认真工作
    1807年:第一位新教传教士马礼逊到达中国(广州)
    1808年:伦敦犹太人布道会(London Society for Promoting Christianity Among the Jews)成立
    1809年:苏格兰圣经会成立
    1810年:美国公理会差会(美部会)成立
    1811年:英国循道公会进入塞拉利昂
    1812年:第一名美国传教士阿多奈拉姆贾德森(Adoniram Judson)抵达塞兰坡,不久前往缅甸
    1813年:英国循道公会成立差会(WMS)
    1814年: 第一名中国新教信徒蔡高受洗;美北浸礼会差会成立;荷兰圣经会成立;4名印第安人从落基山脉到圣路易斯寻求“白人的宗教”;第一位传教士塞缪尔马斯登到达新西兰
    1815年:美国公理会在锡兰开始工作;巴色会成立;里士满非洲布道会成立。
    1816年:罗伯特· 莫法特抵达非洲;美国圣经公会成立。
    1817年:詹姆斯汤普森(James Thompson)开始在全拉丁美洲散发圣经
    1818年:传教工作开始 在马达加斯加,得到国王的勉强批准
    1819年:传教士医生约翰斯卡德(John Scudder)加入锡兰差会;循道会开始在印度马德拉斯工作;雷金纳德·希伯“从格陵兰的冰山”写信
    1820年:海勒姆宾厄姆(Hiram Bingham)前往夏威夷三明治群岛。
    1821年:美国黑人浸信会传教士洛特凯里等29人从弗吉尼亚州诺福克前往塞拉利昂;美国圣公会成立差会
    1822年:巴黎福音布道会成立
    1823年:苏格兰传教会传教士抵达印度孟买;马礼逊按立第一位中国新教牧师梁发;殖民地和大陆教会协会(Colonial and Continental Church Society(成立;美国公理会派遣黑人女子贝特西斯托克顿前往夏威夷,因此她成为现代传教史上第一位单身女传教士
    1824年:巴陵会成立
    1825年:乔治博德曼(George Boardman)前往缅甸
    1826年:美国圣经会将第一批圣经以船运方式运往墨西哥
    1827年:传教士兰斯洛特思雷尔克德(Lancelot Threlkeld)在The Monitor中报告说,他正在努力迅速推进,向猎人河(Hunter River)和肖尔黑文河(Shoalhaven River)的澳大利亚原住民分发圣经
    1828年:巴色会开始在加纳 Christiansborg 地区,阿克拉工作;荷兰传教士协会的郭实腊登陆曼谷;礼贤会成立
    1829年:普鲁士人慕勒到英国向犹太人传教;埃克塞特的牙科医生安东尼·葛若弗斯带着家庭教师契度,前往巴格达传教
    1830年:苏格兰长老会传教士亚历山大达夫(Alexander Duff)抵达加尔各答;西方传教士为汤加国王Taufa’ahau Tupou施行洗礼
    1831年:威廉·米勒尔便开始在群众面前宣传基督复临的信息。
    美国公理会传教士抵达泰国,到1849年因得不到一个信徒而撤出;长老会成立差会;三位一体圣经公会成立
    1832年:前食人族Teava被约翰威廉斯派往萨摩亚马诺诺岛工作,成为太平洋岛民的先驱传教士
    1833年:浸信会的约翰泰勒琼斯开始在泰国工作;美国卫理宗传教士梅尔维尔博克斯(Melville Box)抵达利比里亚;自由意志浸信会差会开始在印度工作
    1834年:美国长老会开始在印度旁遮普工作
    1835年:礼贤会开始在婆罗洲(印尼)的达雅族中工作;加尔各答主教丹尼尔·威尔逊将印度的种姓制度称为“一种癌症”。
    1836年:普利茅斯弟兄会在印度马德拉斯开始工作;慕勒在英国布里斯托尔开办孤儿院;戈斯纳传教会(Gossner Mission)成立;莱比锡传教会(Leipzig Mission Society)成立;殖民地传教士协会(Colonial Missionary Society)成立;普罗维登斯浸信会传教士区协会 Missionary Baptist District Association成立
    1837年:福音路德会成立差会;圣经第一个日语译本(在新加坡完成)
    1838年:苏格兰长老会 Mission of Inquiry to 犹太人;Robert Murray M’Cheyne和安德鲁博纳(Andrew Bonar)等4名苏格兰传教士进入巴勒斯坦.
    1839年:耶稣基督末期圣徒教会 (摩门教)开始 在纽约西部传教;全部圣经用塔希提岛语言出版;3名法国传教士在朝鲜殉道;英国 新教传教士在南太平洋瓦努阿图被害
    1840年:伦敦会的戴维·利文斯通在今马拉维;美国长老会进入泰国,工作18年后才得到第一名泰国人信徒;爱尔兰长老会成立差会;威尔士加尔文循道传教会(Welsh Calvinistic Methodist Missionary Society)成立
    1841年:爱丁堡医药传教会成立;威尔士循道公会开始向印度的卡西人(Khasi)传教
    1842年:戈斯纳传教会(Gossner Mission Society)在柏林开始,挪威差会(Norwegian Missionary Society)在在斯塔万格成立
    1843年:浸会的约翰泰勒琼斯将新约翻译为泰语;英国犹太人布道差会成立
    1844年:复临运动
    德国路德维希克拉普夫(Ludwig Krapf)开始在肯尼亚海岸的蒙巴萨工作;乔治威廉斯成立第一个基督教青年会;施美夫和麦克开拉启是最早2名英国圣公会到中国的传教士
    1845年:美南浸信会成立差会
    1846年:伦敦会进入南太平洋的纽埃岛,西方人称为“野蛮的岛屿”。
    1847年:英国长老会宾威廉前往中国,将《天路历程》翻译成中文;第一位美以美会传教士摩西·怀特到达中国福州
    1848年:查尔斯福尔曼前往旁遮普;德国传教士约翰雷布曼(Johannes Rebmann)、约翰路德维希克拉普夫(Johann Ludwig Krapf)到达乞力马扎罗山。最初,他们关于靠近赤道的雪山的描述受到嘲笑。
    1849年:在抵达美拉尼西亚的阿纳托姆岛几周后,传教士约翰格迪在他的日记中写到:“环绕我的是黑暗、退化,污染和痛苦,我会用信仰的眼光看待这个时候,那时一些可怜的岛民将团结在洗涤灵魂的胜利歌声, ‘祂爱我们,用祂自己的血洗净我们的罪.’”

    1850年-1899年
    1850年:郭实立访问欧洲时,Berlin Ladies Association for China 成立,与巴陵会(Berlin Missionary Association for China)合作。1851年Hermandine Neumann 抵达香港,开始在华工作
    1851年:由于来自英格兰的补给船迟到了6个月,Allen Gardiner 和6名传教士同工饿死在南美洲南端的巴塔哥尼亚;挪威传教士协会成立a mission in eMpangeni, KwaZulu-Natal
    1852年:英国圣公会差会女部(Zenana)成立于英格兰,派遣单身女传教士
    1854年:伦敦传教士会议;纽约传教士会议;英国圣公会秘书Henry Venn 提出自治、自养、自传教会的理念;戴德生抵达中国
    1855年:亨利斯坦哈尔受按立为加拿大卫理公会传教士,向阿尔伯塔省拉克拉比什的印第安人传教。斯坦哈尔的传教工作实际上早在15年前的1840年开始,当时他协助翻译,教学和解释奥吉布瓦(Ojibwa)和克里(Cree)语。
    1856年:长老会开始工作在哥伦比亚(Henry Pratt抵达)
    1857年:圣经翻译成茨瓦纳语;荷兰归正会成立差会
    1858年:John G. Paton 在New Hebrides开始工作; Elizabeth Freeman 在印度殉道;巴色会开始在苏门答腊岛(印度尼西亚)西部工作;戴维·利文斯通的书《在南非的传教旅行和研究》出版
    1859年:新教传教士抵达日本
    1860年:联合路德会开始在利比里亚工作;利物浦传教士会议。
    1862年:巴黎福音传道会开始在塞内加尔工作
    1863年: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在美国成立
    前往非洲的伦敦会传教士罗伯特·莫法特(Robert Moffat),出版《Rivers of Water in a Dry Place, Being an Account of the Introduction of Christianity into 南非,and of Mr. Moffat’s Missionary Labours》。
    1864年:浸信会进入阿根廷
    1865年:戴德生在伦敦创立中国内地会;英国长老教会传教士马雅各(James Laidlaw Maxwell)在台南府城建立台湾第一处教会。
    1866年:由犹太教改宗加入长老会的西奥多乔纳斯迈耶在意大利传教,照顾霍乱患者,后来自己也感染此病,勉强得生,成为天主教和新教之间的调停人;朝鲜第一个新教殉道者罗伯特托马斯赠送圣经给他的刽子手;9月30日,戴德生率领人数最多的一群新教传教士:中国内地会兰茂密尔团队的16名传教士抵达中国上海,12月,兰茂密尔团队抵达浙江杭州清泰门新巷,建立传教总部。
    1867年:卫理公会在阿根廷开始工作;Scripture Union成立。
    1868年:Robert Bruce前往伊朗,加拿大浸信会传教士 Americus Timpany 开始向印度的泰卢固人传教;8月22日,中国扬州教案摧毁中国内地会房屋,几乎导致中英之间爆发战争
    1869年:第一份卫理宗女传教士杂志《The Heathen Women’s Friend》出版
    1870年:Clara Swain, 第一位女医疗传教士,抵达印度Bareilly。
    1871年:加拿大长老教会传教士马偕(George Leslie Mackay)在台湾北部建立教会.
    1872年:第一届全印度传教士大会有136人参加
    1873年:慕拉第被美南浸信会派往中国山东省传教
    1874年:Lord Radstock首次访问圣彼得堡,当地贵族中开始一次福音觉醒。
    1875年:基督会成立海外差会,主席 Isaac Errett。
    1876年:9月,一艘生锈的远洋轮船到达现在的尼日利亚卡拉巴尔河的港口。非洲的那一部分当时被称为白人的坟墓。船上唯一的妇女是29岁的传教士玛丽斯莱索尔(Mary Slessor)。
    1877年:James Chalmers前往新几内亚传教。
    1880年:女传教士医生Fanny Butler 前往印度;宣信发起创办传教期刊The Gospel in All Lands
    1881年:威廉泰勒主教的复兴唤醒卫理公会在巴基斯坦拉合尔开始工作;由于爱德华 Glenny 在阿尔及利亚的工作,北非差会(现阿拉伯世界事工)成立
    1882年:伦敦会传教士詹姆斯吉尔莫(James Gilmour)从蒙古回到英国休假期间,出版《在蒙古人中间》一书。一位评论家写道,“鲁滨逊已经变成传教士,在蒙古生活多年,并写了一本书。”关于作者,评论家说,“如果地球上曾经有个男人持守了基督的律法,并能给出证据,而且对此绝对失去知觉,这个人就是蒙古人‘我们的吉尔莫’”。
    1885年:长老会传教士Horace Underwood和监理会传教士Henry Appenzellar抵达朝鲜;苏格兰人Ion Keith-Falconer前往阿拉伯半岛的亚丁;“剑桥七杰”(施达德、章必成、盖士利、何斯德、司安仁、亚瑟.端纳、宝耀庭)加入中国内地会,前往中国传教;乌干达军队杀害圣公会主教James Hannington
    1886年:学生志愿运动发起100名大学生和神学生 at 穆迪 conference grounds 在麻省Hermon山,签署普林斯顿 Pledge:“I purpose, God willing,成为海外传教士。”
    1887年:一百名同工加入中国内地会,在中国传教。多伦多医生威廉卡西迪被任命为宣道会第一位传教士,但在前往中国途中死于天花。
    1888年:第一批美国传教士加入戴德生领导的中国内地会,前往中国;顾约拿单前往中国;学生志愿运动。怀德为该运动提出的格言是:“在这一代使世界福音化”
    1890年:司可福串注圣经的编者司可福创立中美洲传教会;The Scandinavian Alliance (now The Evangelical Alliance Mission)成立;卫理公会 Charles Gabriel 创作传教歌曲”Send the Light”;倪维思从中国访问朝鲜,概述他的传教策略:1) 每个信徒应该是活跃的社会成员,积极分享他的信仰;2) 朝鲜教会应摆脱外国控制;3) 从朝鲜信徒中选出并训练教会领袖;4) 由朝鲜信徒用自己的力量建造教会建筑
    1891年:Samuel Zwemer前往阿拉伯; Helen Chapman 前往刚果,嫁给同船的丹麦传教士William Rasmussen。
    1892年:雷德克利夫(Redcliffe)传教士培训学院成立于奇西克(伦敦)
    1893年:长老会医疗传教士车姑娘(Eleanor Chestnut)到达中国,1905年在广东连州被害;Nyack College毕业生Rowland Bingham创立苏丹内地会
    1894年:苏阿塔纳纳复兴(Soatanana Revival)开始于马达加斯加,持续超过90年
    1895年:Peter Cameron Scott成立非洲内地会;日本圣经公会成立;Roland Allen作为英国圣公会差会 (SPG)传教士加入其华北差会
    1896年:奥登朔尔茨(Ödön Scholtz)创办第一份匈牙利路德会传教期刊Külmisszió
    1897年:美国长老会进入委内瑞拉传教
    1898年:Theresa Huntington 离开新英格兰的家乡,前往中东
    1899年:长老会的James Rodgers 抵达菲律宾;中美洲布道会进入危地马拉

    1900年-1949年
    1900年:美国贵格会在古巴工作;162个差会出席在纽约卡耐基大厅召开的传教大会;在中国的义和团事变中,189名传教士及其子女被杀;南非慕安德烈写作《传教问题的关键》,呼吁教会举行为全世界的数周祷告
    1901年:Maude Cary 前往摩洛哥;基督会在吕宋岛北部(菲律宾)开始工作;查尔斯考门(他的妻子是流行的灵修著作《荒漠甘泉》的编者)创办东方传教会。
    1902年:(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安得纯(J.N.Anderson)牧师和他的同伴安抵香港。他们在那里见有七位英国水兵等候受浸。大约在那个时候,邬尔布(E.H.Wilbur)夫妇亦开始在广东作工。
    瑞士普利茅斯弟兄会(CMML)进入老挝;贵格会加州年会在危地马拉开始工作
    1904年:千禧年前论神学家William Eugene Blackstone开始教导世界已经福音化,引用使徒行传2:5, 8:4,马可福音16:20 和歌罗西书1:23
    1906年:The Evangelical Alliance Mission (TEAM) 在委内瑞拉开始工作 with T. J. Bach and John Christiansen
    1907年:1月,朝鲜平壤举行奋兴大会;Harmon Schmelzenbach 乘船前往非洲;长老会和卫理公会在马尼拉开办协和神学院。
    1908年:福音传教士联盟的Charles Chapman 、John Funk在哥伦比亚开工;神召会进入罗马和意大利南部
    1909年:智利灵恩运动
    1910年:C.T. Studd建立Heart of Africa Mission(今WEC International);爱丁堡传教大会举行,穆德主持,开始差会合作
    1911年:宣道会进入越南
    1912年:Conference of British Missionary Societies成立
    1913年:African-American Eliza George 从纽约前往利比里亚;准备向中国穆斯林传教的William Whiting Borden在埃及去世
    1914年:乌干达发生大规模复兴运动
    1915年:中国的第一所女子大学, 金陵女子大学在中国南京正式开学,有8名学生和6名教师。由4个差会合办:美北浸礼会、基督会、卫理公会和长老会。
    1916年:礼贤会传教士在葡萄牙殖民政府压力下,被迫离开安哥拉南部的Ondjiva,Chief Mandume of the Kwanyama,当时,已经有4个聚会、800名信徒。
    1917年:真耶稣教会在中国北京成立
    1917年:跨宗派 Foreign Mission Association (IFMA)成立
    1918年:James L. Barton,美国公理会差会领袖要求曾在奥斯曼帝国的传教士 who had served in for detailed reports of horrors they had witnessed of Armenian Genocide
    1919年:圣经中文和合译本出版
    1920年:Baptist Mid-Missions 成立
    1921年:Founding of International Missionary Council (IMC);Norwegian Mission Council成立
    1923年:苏格兰传教士在英属多哥开始工作
    1924年:Bible Churchman’s Missionary Society在上缅甸开始工作;Baptist Mid-Missions在委内瑞拉开始工作
    1925年:卫斯理宗传教士E. Stanley Jones前往印度,协作The Christ of the Indian Road
    1927年:Near East Christian Council成立
    1928年:古巴圣经会成立;耶路撒冷大会of IMC
    1929年:宣道会进入东婆罗洲 (印尼)
    1930年:宣道会开始在Côte d’Ivoire的Baouli 部落中工作
    1931年:HCJB电台在厄瓜多尔基多由Clarence Jones启播。Baptist Mid-Missions 进入利比里亚
    1932年:神召会进入哥伦比亚; Laymen’s Missionary Inquiry report 出版
    1933年:艾伟德(Gladys Aylward,电影“六福客栈”主角)抵达中国山西
    1934年:William Cameron Townsend 开始夏季语言学校
    1935年:菲律宾的美国传教士Frank Laubach完善了”Each one teach one” 识字法,被推广到全世界,教会了6000万人阅读
    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传教士被迫离开
    1937年:意大利将传教士驱逐出埃塞俄比亚
    1938年:西印度群岛Mission 进入多米尼加共和国;英国圣公会被逐出埃及;马德拉斯世界宣教大会召开;Orpha Speicher医生在印度中部建造雷诺兹纪念医院
    1939年:一位生病的传教士Joy Ridderhof,制作了一张福音诗歌和一篇信息的唱片,寄到洪都拉斯山区,这是第一张福音唱片
    1940年:Marianna Slocum 在墨西哥开始翻译工作;日本宪兵逮捕 救世军高层
    1941年:搭载140 传教士从纽约驶往非洲的Zamzam号轮船,被德国击沉,所有传教士获救。
    1943年:11名美国浸信会传教士在菲律宾被日本士兵斩首 军
    1947年:Conservative Baptist Foreign Mission Society 在科特迪瓦的Senufo人中开始工作
    1948年:Alfredo del Rosso将他的意大利圣洁会并入拿撒勒人会,开始了该会在欧洲大陆的工作;
    1949年:美南浸信会在委内瑞拉开始工作

    1950年-1999年
    1950年:Paul Orjala 抵达海地
    1951年:World Evangelical Alliance成立;白立德(Bill Bright)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创立学园传道会
    1952年:环球电台成立。
    1953年:Walter Trobisch, who would publish I loved a girl in 1962, begins pioneer 传教士在拉麦隆北部工作;中国内地会最后一名成员被迫离开中国,在东亚重新安置。 Pattaya
    1981年:哥伦比亚恐怖份子绑架及杀害了威克理夫圣经翻译会(Wycliffe Bible Translators)的Chet Bitterman; 珍珠计划(Project Pearl):一百万本圣经于一夜间运送到中国给数以千计的准信徒。
    1986年:全部圣经用海地克里奥尔语出版
    1987年: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issionary Kids (MKs)在厄瓜多尔基多召开
    1988年:威克理夫圣经翻译会完成第300次新约翻译(菲律宾的Cotabato Manobo语)
    1991年:埃塞俄比亚马克思主义政府垮台,传教士回到该国;Regions Beyond Missionary Union is dissolved
    1994年:索马里一名皈依基督教者Liibaan Ibraahim Hassan,在首都摩加迪沙被伊斯兰好战分子杀害。
    1995年:拿撒勒人会传教士Don Cox 在厄瓜多尔基多被绑架。
    1997年:美南浸信会的海外差会和本国传教部改组为国际传教部和北美传教部,拥有1万名传教士
    1999年:Trans World Radio开始广播从摩尔达维亚 using a 1-million-watt AM transmitter;资深澳大利亚传教士 Graham Stewart Staines 和他的2个儿子在印度东部汽车内睡觉时被印度教极端分子放火焚烧。

    2000年至今
    2000年:好战分子在塔吉克斯坦杜尚别一座教堂引爆2枚炸弹,死亡7人, 70人受伤。Jonathan James,亚洲福音团契(AEF)国际主管呼吁 launch of the Asia College of Ministry (ACOM)本土训练学校 of AEF to 训练亚洲本土传教士。
    2000年10月1日: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册封120位在中国殉道的天主教徒,其中大部分是中国平信徒。
    2001年:New Tribes传教士Martin and Gracia Burnham在菲律宾被穆斯林恐怖集团绑架;Baptist 传教士 Roni Bowers和幼年的女儿被杀,秘鲁空军喷气机向他们的小型水上飞机开火。尽管腿部受重伤, missionary pilot Kevin Donaldson landed the burning plane on 亚马孙河;6名戴面具的枪手向巴基斯坦Bahawalpur一座教堂射击,杀死15名巴基斯坦基督徒。
    2002年:好战分子将手榴弹投入巴基斯坦伊斯兰堡的新教国际教堂(正在举行礼拜),5人死亡,46人受伤
    2004年:4名美南浸信会传教士在伊拉克被枪手所杀
    2005年:教宗若望保禄二世逝世,德国人若瑟·拉辛格继任,取名“本笃十六世”
    2006年:阿富汗一名皈依基督教者Abdul Rahman被当地穆斯林领袖驱逐,流亡意大利。传教士Vijay Kumar在布道时被印度教极端分子公开用石头袭击

  7. 刘卫TA:
    冒昧打扰学长们一下,我是金陵1996届校友刘卫。有一个金陵校史的小问题想请教一下:我在看到一处引用丁院长1986年毕业典礼讲话的时候,丁院长讲话标题是“人心向往和好”。请问1986年毕业典礼是金陵复课后第几次毕业典礼?丁院长选这个主题演讲可能是什么用意或当时历史背景可能是什么?多谢了
    Donglong Yang:
    @刘卫NYC 很好的问题。是第几次毕业典礼,群里面有“资深”校友如宣明兄应该最清楚。关于“人心向往和好”这个主题,我记忆犹新,那是丁光训主教的“和好神学”的一种阐述。在丁主教的言语和文献中,他特别强调,当代教会的使命和角色是“和好”,而不是继续分裂。因此,他尝试淡化因信称义,而强调爱-舍己牺牲的爱的重要性。虽然引起很大的争议,加重了人们对丁主教是“不信派”的确信或疑虑。但是,在国家包括教会经历了种种苦难之后,“和好”何曾不应该为就是治疗创伤的良方良药呢?
    刘卫TA:
    @纽约杨牧 谢谢杨牧师。这样看来,是不是那时候就有“淡化因信称义”的说法了?我的印象中“淡化说”好像是1997年后提出的。
    Donglong Yang:
    淡化之说,早就有了。作为神学家和教会领袖,我相信这是丁主教早就有的观念,尤其是他特别的身份,处于特殊的处境
    刘卫TA:
    @纽约杨牧 多谢请问1986年毕业典礼是复课后第几次毕业典礼?
    Donglong Yang:
    1986年他在毕业典礼中的讲话,正好证明他早就有“和好神学”(淡化因信称义的)的想法
    Donglong Yang:
    “刘卫NYC: @纽约杨牧 多谢请问1986年毕业典礼是复课后第几次毕业典礼?”
    – – – – – – – – – – – – – – –
    如果宣明兄等最早的校友现在无法回答你的问题,看看金陵的年鉴,应该有记录
    刘卫TA:
    @纽约杨牧 非常感谢
    施金玉:
    @刘卫NYC 想当年,我以牧师身份在YWCA做总干事,进入街道社区,与草根阶层的人相处,以“和好”为原则,开展社会服务,是畅通和被接纳的,那时我不得不佩服丁主教高瞻!
    xuandong zhu 俄别以东:
    @纽约杨牧 @刘卫NYC 关于丁从神学上提倡所谓“和好”神学,严格意义上来说,应该是80年代,金陵复课之后提出的。起因在于当时在同学中有两种不同类型的学生,对立情绪很强。同时学校老师中继续存在典一与典二。当时社会的风气是稳定压倒一切。为了中国教会的未来,两种不同神学背景的老师们都非常珍惜80年代宝贵的时间,盼望同学不要分属灵与不属灵。(应该说,81-89,金陵最美好的时光)。关于淡化因信称义,是六四之后,丁处境应该说是四面楚歌。由于各种原因,他提出建立中国特色的神学,强调以爱的神学,但也不是他的创新。其实,二十世纪西方主流教会都一样,教会片面强调上帝的爱,造成欧洲和北美的教会堕落成今天的光景。这是有目共睹的灾难。我们海内外金陵人,尤其牧养教会的同学,不能人云亦云,丁院长的观点值得商榷。一言难尽啦!纯属个人愚见。
    圣爱:
    我想提出问题,如果是要以淡化因信称义的原则去以和为好,还用得着基督徒去与世人和好吗?大有各种不同的社会工作人员,或各种宗教的人以和为好了。另一个人问题是,需要淡化因信称义的原则去以和为好吗?岂不是基督的救恩才是使人与人之间达到真正的和好呢?你若不把人带到神的面前,与神和好,以致神的圣灵智慧临到那人,使那人有真诚的心和智慧,力量去与人和好吗?丁院长的提法绝对能讨当局和世人的喜欢。但要淡化因信称义的原则,这代价是否太大了点?或许我误解了丁院长的“淡化“思维?请大家指教
    xuandong zhu 俄别以东:
    @圣爱 使徒保罗写给哥林多教会和以佛所教会的书信,都是针对教会内部的事情,处理信徒与主的关系,彼此之间的关系,其目的是真正在基督里,彼此相爱。这与教会外的社会没有任何关系。我们讨论,因信称义没有意义,我曾当面与丁说过这事。我们无需翻老账,没有意义。我们关键是自己是否真正与上帝和好,我们是否真正有基督的信仰吗?
    Donglong Yang:
    @多伦多 俄别以东 @圣爱 嗯,您们的回应太好了,特别讲到当年的处境,我相信这正是刘卫牧师所需要的。估计是在写论文吧。
    我在上面提到丁主教,有特殊的身份,活在特别的处境中,因此也就有他“特别”的神学观,也影响了许多特定的人,也必定引起相应的回应。但无论如何,我觉得那还是个美好的时代,起码能够让人可以自由地去思考。正如萱东牧所讲是金陵“最美的时光”
    Benjamin Beien He:
    “圣爱: 我想提出问题,如果是要以淡化因信称义的原则去以和为好,还用得着基督徒去与世人和好吗?大有各种不同的社会工作人员,或各种宗教的人以和为好了。另一个人问题是,需要淡化因信称义的原则去以和为好吗?岂不是基督的救恩才是使人与人之间达到真正的和好呢?你若不把人带到神的面前,与神和好,以致神的圣灵智慧临到那人,使那人有真诚的心和智慧,力量去与人和好吗?丁院长的提法绝对能讨当局和世人的喜欢。但要淡化因信称义的原则,这代价是否太大了点?或许我误解了丁院长的“淡化“思维?请大家指教”
    – – – – – – – – – – – – – – –

    陈宣明:
    旧文重载
    陈宣明:
    金陵史话:点一与点二的来历
    四十年代,社会福音在西方国家的神学界方兴未艾,中国教会因各自差会背景的缘故,亦受其影响。另有一批坚持圣经原则,和基督教基本教义的神学家,与社会福音派分庭抗礼,他们中较知名的有贾玉铭等。他们各自表述神学观点立场,隔空骂仗,甚至见面就动手。现在,要归拢在一起上课、学习、生活、灵修,这怎么可能?唯有上帝才能做到。日后发生的事,证明的确做得到。
    1951年,在抗美援朝的高潮中,中共华东局统战部部长张执一,宗教局局长罗竹风(来自山东的老八路,自小跟做传道的母亲读圣经,另文介绍)会同全国三自的领导人,邀请华东地区诸所神学院负责人,来上海讨论联合事宜。当时华北神学院在无锡办学,也算为华东的。会议中,提出“互相尊重、求同存异”的原则,得到大部分与会者的认同。也有不赞同的,贾玉铭的上海灵修院,陈崇桂的重庆灵修学院(可能校名不正确,请知情人士订正),所以就没有参加大联合后的金陵协和神学院。十几所神学院的师生,风尘仆仆地从各地聚集在南京大锏银巷,原金陵女子神学院的校园里。往日的辩论、吵架自然是难免,十几位院长、副院长都是中国神学界的老资格:诚质怡、丁玉璋、沈子高、林光荣、吴继忠、王淑德、高天锡等,和38岁的正院长丁光训,为了排课程表,煞费苦心,昼夜思想。最后决定:分班上课,即同一门课,两种教法,请自由派神学观点的与基要派立场的两位老师分别开同一门课程,由同学自己选择。课程表贴在教学楼的走廊里,密密麻麻、洋洋洒洒几十上百门课程。举例说明:选自由派(其实这种提法并不正确,因为已经被人用惯了)陈泽民老师的《系统神学》的学生,在他的名字上点一个点•。选臧安堂牧师的《圣经精读》的同学,在他的名字上点两个点••。从此,金陵校园书声琅琅,相安无事。列位,现在你们知道点一,和点二的典故了。

    这张估计拍摄于1953年夏的照片,集中了联合后的金陵协和神学院诸位院领导。
    前排能够确认的是(左起):陈泽民(原金陵神学院)、罗世琦(原齐鲁神学院)、王淑德(原金陵女子神学院)、吴继忠(原浸会神学院)、丁玉璋(原华北神学院)、丁光训(原广学会)、诚质怡(原金陵神学院)、沈子高(原圣公会中央神学院)、林光荣(原福州协和神学院)、徐如雷(南京青年会)。
    后排为部分学生,大都不可辨认。其中有:杨永年、张美德(夫妇)、吴亦侬(姚民权师母)、徐淑芳(罗文俊师母)
    HuibingHe 何慧冰:
    @刘卫NYC  1986 年金陵的畢業典禮應該是金陵復課後的第二個畢業典禮。
    xuandong zhu 俄别以东:
    @纽约杨牧 丁院长值得关注是他80年代担任南大宗教研究所所长身份与北京世宗所针锋相对讨论,宗教是否是鸦片,同时他顶着上海全国两会老三自攻击。88年,他提出三自是脚手架,六四,他有良心支持学生运动,回国装病,没有参加各个宗教领袖表决心。他是一位备受瞩目,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如何看待他的一生,留给研究中国教会的历史专家去分析。审判在于耶稣基督,我们等候主的终极审判。否则的话,我们会不自不觉的在地上做将来基督的圣工,岂不是非常可悲吗?
    圣爱:
    萱东,提出问题是想弄明白。怎么一下就给扣了审判的帽子呢?
    陈宣明:
    犹记得丁院长在一次讲座中,引用路加福音15章里浪子的比喻,讲悔改和復和(他专门用了英文reconciliation)。下来就有同学彼此指着:“你是大儿子,你是小儿子”。其实,两个儿子的迷失,如今依然存在于我们中间。不是吗?
    xuandong zhu 俄别以东:
    @圣爱 @陈宣明 我是提醒我们不小心会成为审批者,包括我自己一样[Worship]小儿子已经悔改,大儿子虽然在家里他需要悔改,顺服父亲的旨意。[Worship]
    xuandong zhu 俄别以东:
    悔改是终生的事情,更是天天需要回转,在基督里认识自己不信的恶性,悖逆的罪行。这是我的基督信仰的立场。[Worship][Worship][Worship]
    陈宣明:
    众人听见这话,觉得扎心,就对彼得和其余的使徒说:“弟兄们,我们当怎样行?”
    xuandong zhu 俄别以东:
    @陈宣明 另外,对于谢扶雅的研究也一样,我们许多人首先问他是否有真正的基督信仰吗?有意义吗?谢老对于中国基督教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人都是蒙恩的罪人。作为金陵人,我关注他非常简单,他是否被主所用吗?
    Benjamin Beien He:
    以前金陵“点二”是信仰比较保守的,“点一”是信仰上比较开放自由的。希望金陵毕业出来的学生不要连“一个点”都没有。
    JLoverseas:
    @陈宣明 ,您就是中国教会近代历史的活字典怎么才能把您脑子里面的东西存储在芯片上,供后人查询
    刘卫TA:
    @施金玉 多谢学姐这么有神学深度的的美好见证。
    JLoverseas:
    @多伦多 俄别以东 ,您也是记忆力超强的人,如果与宣明合作,应该会一鸣惊人
    刘卫TA:
    @多伦多 俄别以东 非常感谢这个提醒。除了主耶稣以外,世上真是人无完人。丁院长的许多思考确实精深,但也有不少缺憾。真是人无完人。
    刘卫TA:
    @HuibingHe 何慧冰 多谢慧冰学姐的回复现在知道那是复课后第二次毕业典礼。我觉得这个背景对于理解丁院长的那篇讲话挺重要,说明他当年在想什么问题,而那些问题往往可能是这个社会的深层问题。
    刘卫TA:
    @陈宣明 多谢学长保存整理的这些金陵故事,我是1992年入学的,对复课后那十来年的故事比较无知,对1992年之后的事情稍微有点了解。有时候跟校友同学在在线视频聊天,也讲一些当年的校园故事。令人惊奇又在意料之中的是,许多金陵校园故事大家都知道,但都有许多不同的版本和解读。将来希望有机会多听听老学长们讲金陵的故事。多谢您分享的图文。
    JLoverseas:
    今晨太太和我还讨论类似的问题。纳粹时期德国有两位知名神学家,潘霍华和海德格尔。二人的命运大相径庭,但在教会历史的长河中都留下浓重一笔。潘霍华二战胜利前夕死在魏玛集中营;海德格尔战后备受责备,很多年来抬不起头来。但是他的神学思想对后人的影响特别是对卡尔巴特影响清晰可见。
    HuibingHe 何慧冰:
    @刘卫NYC  研究每件事,每個人,每個思想或思潮的產生和影響都要與前後歷史及文化背景聯繫起來才能整體地理解和洞察人和事物。
    陈宣明:
    @JLoverseas.org 吴迦德 谢谢你的关注和支持,你主持的JLOverseas就是保存金陵历史的“芯片”嘛!如果可能,你就把今天大家看到的照片和相关文字,放在网站上。
    施金玉:
    @陈宣明 今天讨论非常精彩,支持好建议!
    JLoverseas:
    @陈宣明 ,必须滴
    陈宣明:
    受大家的鼓励,我再讲一段:1957年,反右运动大兴,大鸣大放,广州教会也不能免俗。大家坐在一起,谁也不发言,都清楚“引蛇出洞”的后果。可是,上级交下来,揪出0.5%右派的任务完不成,谁也没好果子吃。这时,一个人支招:汪彼得牧师这会儿不在场,到香港探亲去了,就让他来做这个待宰羔羊吧!(待续)
    陈宣明:
    汪彼得牧师脑子没有“瓦特”,自然留在了香港,继续服侍教会,一直做到中华基督教会港澳教区的总干事。1980年,汪牧师率团访问广州,逢人便说:感谢各位帮了我,留在香港服务数十年。汪总干事把解放前中华基督教会广东教区,存在香港的,教牧人员退休年金,连本带利共港币300万元,如数归还给广州教会。这笔钱就是广州东山堂修缮费用的一部分。
    陈宣明:
    粤港澳教会一家亲
    陈宣明:
    拍张照片时,汪彼得牧师已经不在了
    陈宣明:
    纠正:抓右派的指标是5%
    JLoverseas:
    我也奉献反右一则1949年北京有66家基督教会,反右时仅剩下16家,传道人440人左右。其中多数已经改行,戴帽不戴帽右派超过21.5%。当时丁院长一次会议中说“北京的右派怎么这么多?”当时的宗教处长(我曾经问过是不是江立勋,丁说不是,好像姓刘)说,“你他妈的丁光训就是最大的右派,枪毙你一千次都不会冤枉。”可见当时的世道已经无公平和公义可言。我同意阿冰所言,离开了历史的时代背景,人们很容易犯缺维思考错误。
    陈宣明:
    @JLoverseas.org 吴迦德 丁在那时还是“小咖”,上头还有吴耀宗、沈德溶他们顶雷。中国基督教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丁能做的事,只有把一批金陵师生,以“参加边疆社会主义建设”的名义,送到新疆去避祸。
    JLoverseas:
    @陈宣明 ,这件事我也很蹊跷。文革期间,周恩来提出保护江苏省两个人,一个是丁,另一个是匡亚明。那时吴和沈都顾不上了

Leave a Reply to admin Cancel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