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恩运动 (Charismatic Movement)是广义基督教的一个运动,分旧灵恩运动和新灵恩运动。旧灵恩运动约在20世纪初,差不多与五旬节运动同时或稍晚些,新灵恩运动约在1960年代开始。基督教历史上,发生在第二世纪中期大公教会内的灵恩复兴,称为孟他努主义,有人视为教会的一种复兴运动,也有人认为是分裂教会的异端。千年来,许多神父与修女都有属灵恩赐,如赫德嘉·冯·宾根修女、玛加利大修女与毕奥神父。一般学者将二十世纪全球的灵恩运动分成三波。第一波发生在二十世纪初(或十九世纪末);第二波发生在二十世纪中叶;第三波是1980年代发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阿纳海姆。各“波”准确的发生日期、地点,甚至与之有关的人物,学者均有不同的看法。另外,英国圣经释经家大卫·鲍森于1993年出版《第四波》一书(Fourth Wave: Charismatics and Evangelicals - Are We Ready to Come Together?),提倡灵恩派与福音派的合一,可能定义为新一波的灵恩运动。

灵恩派基督教(Charismatic Christianity,也被其支持者称为充满圣灵的基督教)是一种基督宗教形式,它强调圣灵的工作、属灵恩赐和现代奇迹是信徒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其教徒通常被称为灵恩派基督徒或复兴者(Renewalists)。尽管存在相当大的重叠,灵恩派基督教通常被分为三个独立的群体:五旬节派、灵恩派运动(遍布历史悠久的基督教会)和新灵恩派运动。其他运动与五旬节派的不同之处在于,没有将说方言作为受圣灵洗礼的必要条件,并将各种属灵恩赐置于首要地位。 根据皮尤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五旬节派和灵恩派基督徒当前在全球总人数约3.5余亿。

灵恩派与传统基督教派不同的是,更重视个人化的属灵经验,甚至许多基督传统教派较少见的现象,例如:说方言、医病神迹、先知预言。这些现象是类似于使徒传道时期出现的现象。灵恩派和五旬宗有许多相似之处,部分强调信徒说方言,医病神迹,这与传统基督信仰的务实观点,有相当的距离。不过与传统基督教是有一些很明显的分别,所有灵恩派最大特征是在聚会时也会说一些自己及其他人也不能翻译的声音,他们称其为“说方言”,灵恩派对此有几个解释,例如是天使的语言、天上的语言、圣灵的语言,方言是根据圣经在使徒时代所提及过的能力之一,不过圣经上所出现的方言能力,是能够被翻译的,是传教时能讲出当地人所用的实在语言,灵恩派的“声响”则完全无法理解。由于灵恩派的发展,如灵恩运动,今天的灵恩派与二十世纪初的灵恩派已有所不同。灵恩派与福音派虽在神学上各持立场,彼此却有接纳的现象。至于很多基要派在救恩论上回避加尔文五点,根据香港圣公会在2005年2月6日发行的《教声》,这些信徒有不少自称是灵恩派的信徒。2013年,基督教纯福音(五旬宗派)牧师郭美江发表的偏激言论而遭上传网络及批评事件,其中夸张解说包含歧视同性恋、基督教神迹等相关言论,史称“郭美江传道争议事件”。

灵恩派与传统基督教被圣灵充满的情况也有很大差异,灵恩派被圣灵充满时,不时会引起以下独有的反应,虽然以上现象在圣经从没有出现过,但灵恩派相信这是由圣灵而来的反应,是被圣灵所充满后的表现之一,据称圣灵的充满有助于与神有紧密连接着的关系,也没有证据显示这些表现最后会产生不良后果,而传统基督教徒认为,被圣灵充满时,是不一定有特殊反应的,反之是心灵上与圣灵达至异常亲密的关系,或是唱诗、或是讲道、或是方言之类,绝不会是固定化地去说方言,因为哥林多前书所述的恩赐是有很多种,传统基督徒不认同被圣灵充满就必须说方言。灵恩派据称有治病能力,但与圣经使徒时代所出现的治病能力不完全相同,现代灵恩派的较多是治疗非永久性的病,例如伤风、骨痛、瘀青等一些身体也有自我复原能力的病痛、尽管当中也不乏诸如可自行复原的病痛如末期癌症,而圣经以往述说的治病,通常是治好盲、瘫痪、痳疯..等不能复原的病痛,而比较少记载治过一些身体可自行复原的病痛,例如马可福音1:30-31,耶稣帮助西门的岳母治疗热病。他们一些核心信条和行为包括:

  • 相信圣灵并不偏待人,每个人都可以且应当被圣灵充满、被圣灵掌管。
  • 认为被圣灵充满,与说方言有相关,若人被圣灵充满,相信不久就会有说方言相关的恩赐。
  • 相信神的神迹并未随着使徒时代的结束而消失,现今的世代仍有医病、先知预言存在。
  • 每位信徒都有圣灵所赐的恩赐,也就是靠着圣灵行神迹。

2019年时,灵恩基督徒有约7亿,估计到2025年至少会达到8亿3000万,并预计在2050年之前达到至少10亿。截至2011年的统计:灵恩基督徒最多的是分布在拉丁美洲(1亿6000万)、非洲(1亿3000万),和亚洲(1亿3000万)。截至2013年的统计,天主教中的神恩更新运动的人数约有1亿6000万,约占天主教的百分之十。灵恩运动中文名词由中国教会的神学家贾玉铭提出,指出当时在中国山东十分风行的基督教运动。“灵恩”这名词,意义相当于英文的Charismatic,起于Charisma一字,意思是“恩赐”。灵恩运动中的这个灵就是在基督教中三位一体中的圣灵,而灵恩运动中,强调的是圣灵的充满或施洗,又多以方言作为得着那种经历的证据。从近代灵恩运动兴起,大部分都跟卫理宗有关,特别是:注重“第二次的蒙福”,是蒙恩得救以后,不满足于疲弱无力的属灵生活,难安于不冷不热的状态,进一步的追求复兴与进深。在信仰上,属于福音派,坚信道成肉身、耶稣基督十字架的救恩、宝血赎罪、复活、再临等,致力辟斥自由派的谬误。在生活上,注重圣洁敬虔,切慕属灵的能力。在西方的宣信,东方的顾约拿单(或译古约翰),及后继的宋尚节等人具有较大影响力。

第二世纪的灵恩运动起源于土耳其的每西亚和弗吕家一带,称为孟他努主义。172 年左右,孟他努(Montanus)开始他的预言运动。孟他努常会突然抽搐,状似入迷,然后发出一连串的预言(Prophecy),之后会倒地不省人事,他说这是被圣灵完全得着的记号,因为圣灵要引入一个新的纪元。孟他努主义吸引人之处,在于崇拜的活泼性,好像第一世纪的随兴方式,重视信徒的恩赐而不是职位,他们热切盼望主再来,强调信徒的道德操守,也严格执行教会纪律。孟他努的语录、生平资料残缺,只有小部分留在教父的文献里。孟他努未曾担任过任何教会职务,主要同工是两位妇女,被称女先知百基拉和马克西米拉,她们自称被圣灵感召获上帝赐予先知预言恩赐,不满意大公教会不再有预言,不再讲方言,与大公教会产生极大的张力。早期教父特土良于207年加入,他指出早期使徒也领受了属灵恩赐,说预言、医治等。虽然追随者认为孟他努主义是教会的一种复兴运动,因其教义与神格唯一论的关连,于381年的君士坦丁堡会议被认为是分裂教会的异端。260年后,孟他努主义在信徒的生活中慢慢减弱,但圣灵的工作应该没有停止,由于中世纪敬拜圣徒及其遗物非常盛行,往往使圣灵的工作与民间迷信混在一起,例如,12世纪的圣方济各生平中有不少的记载。孟他努主义在今日的眼光来看,不算异端。因为(1)他们承认大公教会所订的圣经各卷书;(2)重视圣灵的能力;(3)相信预言是上帝继续对教会说话的形式;(4)强调主再来的迫切;(5)对信徒有严苛的道德要求;(6)圣职人员必须有圣灵的恩赐。

天主教与东正教认为圣灵的干预可以使某些人体在死后避免腐败,以此作为圣灵的印记。位于西班牙阿格雷达的修道院教堂内,蓝色卧像下方是玛利亚·德·亚格瑞达(Mary of Jesus of Ágreda)(1602-1665)的清白尸体(Incorruptibility)天主教与东正教认为圣灵的干预可以使某些人体在死后避免腐败,以此作为圣灵的印记。位于西班牙阿格雷达的修道院教堂内,蓝色卧像下方是玛利亚·德·亚格瑞达(1602-1665)的清白尸体

中世纪由于教会制度化,很多信徒不满意僵化的宗教生活,所以在修院发展了重要的灵修学,有些修士如乞食僧把这种追求贫穷及关怀世人的属灵传统带到社会,当中间歇看到圣灵施行神迹奇事,但这种圣灵工作与二十世纪的灵恩运动不同,前者多是零星而间歇性,在教宗的建制下,且经常被定为异端。二十世纪的是一个运动,不断感染周围的教会。在神学思想上,以下五种思想对近代灵恩运动影响最深。

(1) 约翰卫斯理的成圣观—— 英国的约翰·卫斯理推动的圣洁运动,这种成圣观与改革宗路德和加尔文的不同。宗教改革者相信人得救后已得到最大的恩福,就是因信称义,天堂的门卷已稳操,剩下的只不过是次要的,成圣生活固然要追求,但承认人是没法完全的。因此很多信徒在成圣生活上欠缺积极的追求,得救后只有等上天堂。约翰·卫斯理提出人在世得救后应追求圣灵充满和全然成圣(entire sanctification)的经历,得救是第一个恩福,还未足够,全然成圣是第二个恩福。约翰·卫斯理强调得救后应追求突破性和全然成圣的属灵经历,他颇为欣赏天主教一些灵修神学家之灵修方法,包括意大利的史高柏提、西班牙的加士坦尼沙和鲁柏斯(Gregor Lopez)等,并翻译了这些天主教灵修神学家所著的书籍给予他所训练的传道人。此外,他也很推崇英国圣公会两位在灵修神学很有分量的神学家罗威廉(William Law,1686-1761)及泰勒(Jeremy Taylor)。由此可见,约翰卫斯理之成圣观和所推行之圣洁运动,甚受天主教的灵修神学所影响。因此,有些人认为第一波的五旬节运动,间接是天主教独特的灵修观念结合美国黑人的属灵经验而产生的 。

(2) “更高生命”运动(Higher Life Movement)—— 长老宗之一些作家如查尔斯·芬尼和英国19世纪著名的布道家所宣导,这运动和圣洁运动很相似,乃追求更有属灵能力的生活和事奉,这种突破性的属灵经历逐渐被定名为圣灵的浸。

(3) 时代论的“前千禧年”观—— 主随时和突然降临的信念,叫信徒警醒过圣洁生活、等候主的回来、努力传扬福音及追求更高的属灵经历。

(4)神医运动—— 很多人相信基督的救赎能够带来身体和灵魂的医治,于是提倡追求神迹医治,这包括宣道会的创办人宣信和一些神医传道者,如约翰·亚历山大·杜威和胡域艾达(Maria B.Woodworth-Etter)。当灵恩运动兴起时,宣信博士曾派人去视察他们的聚会情况,认为当时的五旬节运动不合圣经原则,故此决定不投入参与该次运动。

(5) 一般对末世灵恩大降的期望—— 五旬节的恩雨大降只不过是预尝,主再来前还有更大的恩雨降临。彼得在五旬节讲道中引用约珥先知的预言,很多人相信这预言并未在使徒行传时代完全应验,主再来之前应有比五旬节时代(徒二章)更大的灵恩降临。今天的灵恩运动信徒对此有很大的期望。

第一波(约1900年)

五旬节运动即所谓的灵恩运动,通常都是指五旬节运动是始于1901年,美国以及全世界许多地方都是这一年开始的,而这波灵恩运动也开始普及到亚洲。许多人也因为这波的灵恩运动经历了医病与方言等圣灵的恩赐。此次的灵恩运动对传统的教会有很大的冲击,尤其是重视方言和医病,引起了许多的争论,还有许多的教会因此而分裂。这波早期的灵恩运动也引起了一些副作用:有些经历了方言和医病的人,把自己的信仰绝对化,渐渐出现属灵的骄傲,看不起没有同样经验的人,一口就断定传统教会没有生命。有些传统教会的人所采取的态度是不成熟的,没有深入的了解就排斥。而看不起对方,教会就分裂了。苏格兰约翰·亚历山大·杜威在五旬节运动中有较大影响力。1872年,他自爱丁堡大学肄业,到澳洲当公理宗牧师,四年后因发生瘟疫,因而改变牧会模式,从讲道转到神医医治模式,会友人数不断激增。1888年,到美国旧金山,五年后因医好林肯之外甥而声名大噪。1890年,到芝加哥继续圣灵医治事奉。1896年,在芝加哥设立锡安会堂(Christian Catholic Church in Zion),每周有数千人聚会。

1902年,在芝加哥北部建立锡安城 (Zion City),这是个“救恩、医治、圣洁生活”为宗旨的基督徒城市,占地约六千五百英亩,当时约六千人居民,城中不准开设酒铺、戏院、医院或诊所(“他们只须按手祷告”),他自称为使徒,也自称是以利亚再世,宣布凡不加入锡安会堂的都没有将来的盼望,还必须买锡安银行的股票。1904年,派出第一位宣教士布赖恩特(Daniel Bryant)往南非约翰内斯堡,为27位南非长老施行洗礼,后来还因此成立了“五旬节使徒信仰团”(Pentecostal Apostolic Faith Mission),为五旬节派在南非的工作,建立了稳固的桥头堡。1905年中风导致半身不遂,加上周转不灵,被迫下台。1907年约翰·杜威过世,但他的跟随者成了各地五旬节会的领袖,他的教义传送开去,成为本世纪灵恩运动第一波预备。美国-托贝卡复兴,查理·巴罕是五旬节运动之父,曾受贵格会、循理会、圣洁会影响,在循理会担任牧职直到1895年。1898年,在堪萨斯州的托皮卡,开设“伯特利医治之家”。1900年10月,开设“伯特利圣经学院”(Bethel Bible College),于1901年学院跨年聚会中,一群学生开始讲舌语,领受圣灵。1901年1月1日,伯特利圣经学院40名学生于跨年聚会中领受圣灵,女学生Agnes Ozman开始讲舌语(speaking in tongues)。然而,后来在这一年中,巴罕关闭伯特利圣经学院,开始为期4年的复兴旅行。1905年,在休士顿开设新的圣经学院,期间也影响到威廉·西摩。查理·巴罕在1900年开始不断追求属灵之旅,因为接触到许多牧者,其中因为拜访南方圣洁运动的领袖欧温(Banjamin Hardin Irwin),领受成圣后还要经过圣灵的经历,“圣灵或火的洗”、或称“第三重祝福”,但因对圣灵的洗看法不同,所以区分了五旬节运动与圣洁运动。

美国阿苏萨街大复兴——1905年,黑人圣洁会牧师,威廉·西摩来到休士顿找亲人,后来参加当地圣洁会聚会,被曾受查理·巴罕教导过的露西法萝(Lucy Farrow)传递圣灵的洗,接受第三重祝福的信息,并在查理·巴罕的圣经学院听课,虽因当时的吉姆·克劳法影响,只能在隔壁房间聆听。1906年,威廉·西摩在洛杉矶一场聚会中,因点出当地教会的问题,被赶出教会,而后被一位信徒爱德华·李接待,在邦尼布雷街214号的信徒家中聚会,不断有信徒领受圣灵,后来在洛杉矶阿苏萨街312号租下一间废弃的循理会礼拜堂,开始举行祷告会,加上1906年4月18日发生旧金山大地震,许多人因惧怕而来教会悔改信主,许多上流社会阶层也来到这下层社区聚会,在这里没有人种偏见,其间领受圣灵恩膏、医治、方言,吸引世界各地的人前来,一天三场聚会、一个礼拜七天连续不断,历时三年之久的复兴运动。后来因为会场出现灵媒、异教巫师造成会场混乱,威廉·西摩期望查理·巴罕来监督会场,但查理来到却对聚会发出严厉批评,并被赶出会场,就在附近自办聚会,带走一批人,加上1911年,杜罕(William Howard Durham,1873–1912)牧师来会场传递另一个不同的信息,造成教会分裂,人数失去大半。1922年九月,威廉·西摩逝世。1931年,木屋被政府下令拆除,阿苏萨街大复兴告一段落,但影响力持续蔓延。英国威尔士大复兴——英国自18世纪开始共有四次复兴运动,第四次发生在1904年,由矿工伊凡·罗伯斯带动“顺服圣灵”的运动,自1904年11月起,持续达八个月,其间有超过10万人信主,也兴起许多人投入传道,其中也影响到美国的威廉·西摩。

第二波 (约1960年)

以60年代为主,但可追溯到第一波,当复兴种籽在英国各处兴起,直至1935年威尔士的司提反哲夫利斯和乔治哲夫利斯(Stephen and George Jeffreys)把各地小团体组职起来,称为以琳四方福音会,与英国及爱尔兰神召会同成为英国两大灵恩团体。第二波的主要领导人纪当奴1948年作英国神召会总会主席,他坚持两个原则,凡受灵浸的必须说方言以及五旬节教会必须与其他教会合作。到了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兴起另一类的灵恩团体,完全不强调说方言或神医,只看重肢体相爱、传福音和读《圣经》,就是耶稣运动;他们的信仰与其他宗派没有明显的分别。

第三波(约 1980年)

第三波这个名字是由前福乐神学院教授彼得·魏格纳提出来的。第三波所着重的核心是情绪化的经历、神秘现象、奇迹能力的超然工作,并着迷于使徒的恩赐:医治、方言、先知性预言、知识性言语以及看异象。1971年开始,魏格纳在福乐神学院任教,时间长达30年(1971-2001)。一直到现在,韦拿继续出版大量的书籍,估计大约70本书,早期台北以琳书房翻译了一部分的韦拿著作。第三波的追随者认为,若是没有奇迹、方言、异象、医治、预言成为福音的重要支持,基督教将衰退无能。韦拿说:‘第三波的主要不同点......是在于受圣灵之洗和说方言的确据。’1980年代由温约翰、韦约翰与魏格纳所倡导。温约翰为“葡萄园”运动的创始人,其本身和蔼可亲且有父亲的形象,他强调除了宣讲神的道及推展各项事工之外,必须搭配神迹奇事,向主求超自然的能力彰显,他称自己的布道方式为权能布道法。福乐神学院的新约教授赖德(George Ladd)天国观的理论,促成一种权能布道法,展现一种自发性、因圣灵的带领及感动,和赐下超自然能力的展现,而这种理论的来源是受到神能力的彰显,是透过医治及赶鬼来胜过撒但的权势。但他还是承认很多时候要搭配医生的医治及治疗方能得到医治。

  • 1977年1月温约翰加入一加州贵格会之小组,慢慢将之发展为一教会。同年四月会友开始经历圣灵充满,教会年青人人数激增。
  • 1982年5月改名为葡萄园基督徒团契,八五年人数增至五千人。
  • 1982年魏格纳为美国福乐神学院宣教学院院长,他邀请温约翰开设一科“神迹奇事与教会增长”,立刻成为最受欢迎及最受争议的课程。
  • 1985年福乐神学院以“神学院陷于分裂的危机”为由停了这个课程。
  • 1988年魏格纳著书《圣灵第三波》(The Third Wave of the Holy Spirit),韦拿称所谓第一波是指1901年开始的“五旬节运动”;第二波是指50年代末、60年代初兴起的“灵恩运动”;第三波则是80年代初的“葡萄园运动”,又称为“神迹奇事运动”或“权能布道运动”。
  • 1990年由蔡元云及刘达芳等引入,并于同年三月在香港举行“敬拜、权能、更新”大会。

五旬节运动(Pentecostalism)是20世纪初兴起的基督教新教运动。他们特别强调说方言(Speaking in tongues)是要领受圣灵的首个外显的凭据,根据《圣经》记载的公元33年的五旬节,早期基督徒接受来自天上的圣灵,很多人拥有了常人看来非同一般的能力,例如说方言、治病等。五旬节运动与后来1950年代发起的灵恩运动是很类似。五旬节运动,并非由一间叫五旬宗的教会发起。它们属于圣洁运动较激进的一群教会团体,他们采用了圣经使徒行传第二章1-5节的经文中提到耶稣升天,门徒在第一个五旬节被圣灵充满,按著圣灵所赐的口才说起别国的话(方言)来。早在1867年的圣洁运动就已经有人提出五旬节运动这个说法,1896年美国北卡罗莱纳州车落基县剪床校舍也许是这一运动的前身,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有几十个不同名字的教会出现。现代的五旬节运动则开始于1901年前后,大多数的基督徒认定这个运动从美国肯萨斯州的托皮卡镇发起。伯特利圣经学院创办人兼院长查理·巴翰(1873年6月4日-1929年1月29日)的一位女学生艾格妮斯·欧兹曼,突然开始说外语(灵言)可以算作这一运动的起始标志。“据说欧兹曼小姐三天不能讲英语和只能讲汉语与写汉字”五旬节运动的扩展从亚苏撒街复兴为标志。1906年4月9日在李爱德华在洛杉矶的家中举行的聚会祷告期间,他声称获得圣灵。4月12日,出席的非裔美国人,牧师威廉·J·西摩也声称他被圣灵感动。在4月18日,洛杉矶时报在头版刊登了这场运动。3星期以后,这个团体就快速增长,以致原来的场所无法容纳,他们就租用在亚苏撒街312号一个许久未被使用的非洲人美以美会教堂,于是创立了使徒信心会。

圣灵降临日亦称为五旬节(Pentecost)。源自犹太人三大节期之一七七节。犹太教按犹太历守节期,纪念以色列人出埃及后第五十天,由出埃及记19:1之记载:以色列人出埃及以后,满了三个月的那一天,就来到西奈的旷野。及出埃及记19:11之记载:到第三天,指三月的第四天要预备好了,因为第三天耶和华要在众百姓眼前降临在西奈山上。,耶和华在西奈山颁给摩西《十诫》的日子;基督教的圣灵降临节的日期则定在复活节后第50天和耶稣升天节后10天。五旬节源于七七节,以色列人要从尼散月18日(七日的第一日)——大祭司将一捆新熟的大麦献给神作为初熟果子的那天,数算七个星期。这一共是49天,然后他们会在第50天守七七节。圣经利未记23:15-21记载:“‘你们要从安息日的次日,献禾捆为摇祭的那日算起,要满了七个安息日。到第七个安息日的次日,共计五十天,又要将新素祭献给耶和华。要从你们的住处取出细面伊法十分之二加酵,烤成两个摇祭的饼。…祭司要把这些和初熟麦子作的饼,一同作摇祭,在耶和华面前摇一摇,这是献与耶和华为圣物归给祭司的。当这日,你们要宣告圣会,甚么劳碌的工都不可作,这在你们一切的住处,作为世世代代永远的定例。’”五旬节是从初熟节(利23:10-11,15-17)开始算起的第50天(第七个安息日的次日),所以称之为五旬节。在犹太教,这一天是摩西在西奈山领受耶和华所给与的《十诫》的日子,也是“感谢律法的纪念日”。这个节日同时也用来感谢耶和华赐与的收获,所以又称收割节,是犹太人的三大节期之一。

对基督教来说,五旬节就是《圣经·使徒行传》第二章所载圣灵降临早期基督徒之事件日期。此记载在五旬节当天,圣灵(圣神)倾注在门徒身上,使门徒得力量与说方言的恩赐,向别人传扬福音。有鉴于此,这被认为是早期基督教会成立之日子。但关于圣灵降临节的庆祝,最早记载是在四世纪末,由西班牙修女以塞利亚所写的《朝圣记》所记。五旬节亦是圣灵降临期的开始。对于正教会来说,五旬节是“救赎历史”的终结和教会历史的开端。它也是正教会礼仪周期中最后一个大节。正教会于五旬节当周六晚间开始举行晚祷,第二日早晨举行事奉圣礼,周一为圣灵节庆日。

五旬节派认为救恩的关键是在乎相信耶稣是为唯一救赎主,能赦罪。他们也相信浸礼是公开承认自己身份的象征,说方言是受圣灵的浸的证据,接获圣灵后还有治病等异能。五旬节派相信,《圣经》在信仰问题上具有最高的权威。但有报道显示,有部分信徒拒绝接受医疗护理,等待圣灵降临不治自愈的奇迹而导致病情加重。圣经中提到的方言有两种。其中大多数提到的是真正的人类的语言,如使徒行传2:4;另一种是普通人没有办法听懂的的语言,如林前14:2。五旬节派所说的方言主要指的是后者。这种方言不是真正的如汉语,法语、英语、印度语等这类自然语言,这种灵言有很大可能没有人类可以理解的语法和文法结构,无法被其他人理解。其它教会对此有不同看法。例如,恩泉信托会和英国福音协进会发表过以下联合声明: “我们也留意到, 凭着玄秘术或邪灵的帮助,人同样能说外语。”《当代美国宗教运动》表示,在海地,不但五旬节会能“说外语”,连以巫术和魔法著称的伏都教也能“说外语”。使徒约翰在《约翰一书》也曾指出,人需要提防各种神奇的异能,因为不是所有异能都是来自圣灵,有可能来自邪灵。约翰ㄧ书4:1-3

  1. 亲爱的弟兄啊,一切的灵,你们不可都信,总要试验那些灵是出于神的不是,因为世上有许多假先知已经出来了。
  2. 凡灵认耶稣基督是成了肉身来的,就是出于神的,从此你们可以认出神的灵来。
  3. 凡灵不认耶稣,就不是出于神,这是那敌基督者的灵。你们从前听见他要来,现在已经在世上了。约翰ㄧ书4:1-3明确指出凡灵认出耶稣基督是成了肉身,出于神的,就是神的灵(圣灵)。 圣经有明确的定义和分辨圣灵的方法。

大多数的五旬节派都承认圣经(基督教新教圣经正典)的首要地位以及耶稣基督在信仰中的作用,也承认耶稣的死亡的价值。但不同的是,他们相信圣灵的第二种作用,就是让信徒与神更加接近,就是所谓“圣灵的浸”。独一神格五旬节派(Oneness Pentecostal)相信唯独耶稣”一位论(Jesus-Only doctrine)。他们指出在使徒行传中,路加记载使徒们只单独奉主耶稣的名施浸礼,而不是奉父、子和圣灵的名。根据这一条,一些人就开始只奉耶稣的名字施洗。但是这样做就与传统的“三位一体”神学理论相违背,也必定不会被主流的基督教会所接受。圣经确表明基督徒“说方言”的恩赐会延续多久。据圣经记载,“说方言”的恩赐和其他来自圣灵的恩赐,总是由耶稣基督的使徒按手在别人身上授予的,或者当着使徒的面授予的。因此,当使徒们和领受了这些恩赐的人去世以后,靠着圣灵施行异能的神奇恩赐就必终止了。这个看法跟希伯来书2:2-4提到的上帝赐下这些恩赐的目的一致。主流的基督教会,如罗马天主教会、基督新教、圣公会和东正教等,都把“三位一体”的神学理论当做他们信仰的基石,尽管这一理论并不是圣经的经文直接显示的。因此,凡是不接受三位一体教义的基督教分支经常被认为是异端或者非主流。五旬节教派:

神的教会
神召会
真耶稣教会
使徒信心会
五旬节圣洁会
五旬节会
基督教九龙五旬节会
汝矣岛纯福音教会
城市丰收教会
新生命小组教会

神召会(The Assemblies of God),基督新教教会之一,属五旬节派,是1901年美国五旬节复兴运动后出现的教会组织。三百多位传道人和信徒于1914年在美国阿肯色州温泉城召开大会成立。

信条

  • 相信《圣经》为三位一体独一真神所默示,是无误的。
  • 因信得救,因信称义。
  • 病得医治:相信医病的恩赐。
  • 圣灵:相信说方言是初次圣灵充满的凭据。
  • 基督再来:相信基督复临时,必有复活及圣洁公义的审判。
  • 奉行圣礼:圣餐礼和水浸礼。
  • 遵行四重福音(全备福音)重生.灵浸.医治.再临

信纲

  • 全部新旧约圣经都是 神所默示的,在完备救赎的真理上毫无谬误,是神圣言,是基督徒的信仰和生活的最高权威与准则。
  • 只有一位永活真神,创造天地的主,人类的救赎者,永恒地以圣父、圣子、圣灵三个不同的位格存在。
  • 耶稣基督是三位一体独一真神的第二位,是神的儿子,为父所差,由圣灵感孕,藉童贞女马利亚所生。主耶稣过了一个无罪的生活,在世广行神迹奇事,为担当世人的罪,在十字架上受苦、受死、被埋葬 ;第三天神叫祂从死里复活 ,将祂升高,坐在父神的右边,成为人类救赎的根源。
  • 人乃依照神的形像样式被造,全然良善正直,但却自愿陷在罪中,从而带来肉身及灵性的死亡,与神分离,人无法靠自己的能力自我救赎。
  • 人的罪得赦免的唯一方法,是借着悔改和信靠神儿子耶稣基督和祂的宝血。
  • 召会奉行两项圣礼,其一为浸礼,我们认定全浸于水中的方式,象征向世界全然死去,与基督一同复活,得新生命。但在特殊情况下,亦接受以洒水形式代之。其二为圣餐礼,我们认定饼与酒或葡萄汁乃象征主耶稣基督的身体和宝血,信徒一同领受,记念祂的受死,直等到祂再来。
  • 众圣徒应依从圣父的应许,按照主耶稣基督的吩咐,一如初期召会,热切寻求圣灵与火的施洗,从而得着属灵的能力,事奉神,成为祂的见证,并且善用恩赐为主作工;盖此经历实异于藉圣灵重生,且发生于藉圣灵重生其后。
  • 圣灵施洗乃给予所有的信徒;受灵洗的起初原有证据,即圣灵赐给他们口才,说起方言来;唯是项经历,与“说方言的恩赐”之使用及目的有别。
  • 成圣乃离开罪恶,委身神的行动。信徒接纳基督的死与复活,凭着信心及圣灵的大能,全然委身,活出圣洁的生活。
  • 召会是基督的身体,神借着圣灵居于其中,从而履行大使命,成全神救赎的计划。
  • 神呼召教会,赋予传扬福音,施行圣礼、宣传圣道、敬拜神、建立教会、牧养信徒等诸使命。
  • 神迹医病包含在基督的救赎之内,疾病得医治乃信徒的权利。
  • 主再临时,在基督里睡了的人,必然复活,仍然存活的,必然身体改变。对召会而言,此乃众信徒渴求有福的盼望。
  • 基督再临包括了圣徒被提,与主一同重临大地,一同执掌王权一千年,以色列全家得救,建立普世和平国度。
  • 罪人必先复活,按其工作接受审判,名字没有被记在生命册上的,必受火湖的永死。
  • 新天新地,是神为圣徒预备,有形质的永恒天家,有义居在其中。

按牛津出版的《世界基督教百科全书》的统计,灵恩派人数已由本世纪初的0人增到1980年一亿人,估计1987年是二亿七千七百万;而洛桑会议的特别行动组则在1991年宣布,灵恩派信徒已超过福音派人数的总和。圣经中确实记载许多圣灵的活动,毋庸置疑的,圣灵在基督徒个人生命和教会的工作非常重要,许多教会也渴慕圣灵的工作,但长期以来,圣灵充满的定义、圣灵充满的重要性、追求圣灵充满的方法、圣灵在教会的工作性质和其追求方法等等,人们对此有很多混乱的认识。有一些教会,当看到灵恩运动所表现出来的兴旺的现象,就认为这是教会唯一的盼望,于是完全没有保留地接纳、投入,很多灵恩派的信徒很相信他们的领袖是有上帝个别启示的人。有一些灵恩派较不注重某些圣经的教导,但以神迹、医病、赶鬼、方言这四样能力的达成当作圣灵工作的指标。灵恩派解经学者不多,Gordon Fee是其中一位。有一些灵恩派涉入不法的财务和性犯罪,进入司法案件。美国参议员葛拉斯雷于2007年组织了一个调查委员会,针对六名美国知名度极高的灵恩派丰盛神学传道人的财务状况进行调查,看看其中有无弊端。六名传道人中,为台湾基督徒所熟知的有寇普兰(Kenneth Copeland)、辛班尼(Benny Hinn)与乔伊斯(Joyce Meyer),这些人个个是“灵恩大富豪”。住豪宅、开劳斯莱斯车已不算稀奇,有人甚至拥有两架私人飞机,还有私人机场。委员会想了解,这些上帝的仆人享尽世间的荣华富贵,是否滥用了宣教组织的公款。

很多灵恩运动的医病神迹也常常难以辨识真伪。以开创电视福音布道的美国灵恩运动先驱欧耳.罗拔士为例,1955年,他曾在节目中,在众目睽睽下,将一名罹患小儿痳痹症的男孩抱在腿上,为他祷告,结果那男孩双腿瞬间痊愈,活活泼泼地离开。1963年罗拔士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创立了综合性质的“罗拔士大学”,宣称这是全世界第一所教导灵恩神学的大学。他宣教事业的最高峰在1980年代,每个月都能收到两、三百万元的奉献。1981年,他一手规划造价五亿元的“信心之城医疗与研究中心”,这座综合性医疗建筑包括一座三十层楼的医院、六十层楼的医疗中心、二十层楼的研究部门。然而,在他去世前,罗拔士大学已经负债累累,而他继任董事长的儿子李察 (Richard Roberts)于2007年,因挪用学校公款被停职,正面临司法审判,还在运作的“欧耳罗拔士福音协会”也在持续亏损中挣扎。

在韩国,灵恩派的宗教领袖一般都没有缴纳薪俸税。而多个大规模基督教会的创始人,将教会交给儿子管理。赵镛基创办拥有75万教友的汝矣岛纯福音教会,其长子于2005年因逃税和挪用公款,被判缓刑3年和罚款50亿韩圆(530万美元),由于他儿子并没有很多钱,所以可能是赵镛基动用教会的钱去付清他长子的全部罚款。关于方言的教导,华裔印尼布道家唐崇荣认为:“初代教会的灵恩,讲方言,是使不懂福音的人因为方言变成懂福音;如今圣经被翻译成很多种语言,大家可以懂福音,但因为20世纪的灵恩讲方言,懂得变成了不懂的。所以,起先有方言使不懂的变成懂,现在是有方言是使懂的变成不懂。若只看到"噢,有方言"就认为是圣灵,这是从现象得到满足,没有看见背后的价值,整个的原则是怎样运作。这是很可惜的事情。”灵恩派与福音派结合,甚至是天主教会的保守派,成为基督教右派的重要力量。

新灵恩派(也是第三波灵恩派或超灵恩派)运动是福音派新教基督教中的一场运动,由各种独立的教会和组织组成,强调圣经默示完成后圣灵恩赐的可用性,例如说方言和信心医治。新灵恩运动被认为是灵恩派基督教传统的“第三波”,始于五旬节派(“第一波”),并由灵恩运动(“第二波”)进一步推动。由于后宗派和独立灵恩派团体的增长,现在相信新灵恩派比第一波和第二波类别更多。截至 2002 年,约有19,000个教派或团体,以及大约2.95亿个人信徒,被确定称为新灵恩。

灵恩派基督教的“第一波”是五旬节派,它于1901年起源于美国堪萨斯州,后来传播到德克萨斯、洛杉矶,然后传播到其他国家。五旬节派成立了自己的教会和组织,但到了1960年代,他们对圣灵浇灌和神迹奇事的强调开始影响主流新教教派,“第二波”或灵恩运动开始了。被称为“第三波”的新灵恩运动可以追溯到1980年代初期,是独立和本土基督教团体中五旬节经验增长的结果。尽管新灵恩运动出现在1980年代,但在20世纪初,非洲的许多教会已经表现出新灵恩主义倾向,因为一些教会将本土宇宙论与所谓的圣灵恩赐相结合。新灵恩派教会最集中的地方是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在一些地区,特别是非洲和拉丁美洲,新灵恩派有时会因为他们的精神实践或将当地宇宙论与基督教信仰相结合而受到五旬节派和灵恩派的谴责。C. Peter Wagner 是美国新灵恩派的领袖,以将新灵恩运动命名为灵恩派基督教的“第三波”而闻名。彼得·瓦格纳(Peter Wagner)最初将这种形式的基督教称为“第三波”,是教会成长运动的理论家,他通过他的著作《圣灵权能与教会成长》倡导了对魔鬼进行属灵争战的原则。1982年创立葡萄园教会团契的约翰·温伯(John Wimber)在其著作《权能医治》(Power Healing)中提出了“神迹医治”的原则作为基督徒生活的一个要素。“权能布道”的潮流是通过约翰·温伯的工作发展起来的,并通过他的著作《权能布道》进行宣传。从1982年开始,瓦格纳和温伯一起在富勒神学院教授了一门名为“神迹、奇事和教会增长”的新灵恩属灵恩赐课程,为期四年。George Otis Junior是“绘制属灵地图”的创始人之一,这是一些第三波追随者的一种做法,其中包括揭示建筑物和地理位置的历史,以了解这些历史可能如何促成当前的魔鬼占据。

在教会治理方面,没有单一的教会崇拜形式、结构或风格是所有新灵恩派崇拜和教会的特征。新灵恩派的分类广泛而多样,包括任何不被认为是五旬节派或灵恩派但仍强调圣灵的能力和超自然神迹奇事的群体。五旬节派包括五旬节教派,灵恩派将五旬节派倾向带入主流教派,但新灵恩派是原生的、独立的、后和非宗派的基督教团体,没有正式的宗派联系。与新灵恩派相比,教会更常使用非宗派一词。由于可以归类为新灵恩派标签的教会和组织的多样性,即使他们中的许多人确实遵守了这些仪式和信仰,也并非所有新灵恩派都遵守以下做法。与被认为存在的属灵气的恶魔的斗争在新灵恩教义和祈祷中占有重要地位。赶鬼有时也被称为释放事工,因为一个人或物体被“释放”或从邪灵中拯救出来。属灵绘图是属灵争战的一个子集,是通过仔细观察该地区的历史发现被污染的土地、房屋和教堂并随后在地图上进行说明的过程。此类绘制属灵地图的一个相对知名的例子发生在德克萨斯州的阿马里洛,由Repent Amarillo组织。如果相信已经发现了创伤或邪恶的历史,则有时会组织大规模赶鬼,以驱除遗传的区域邪灵或历史邪灵。“祷告行走”是一些新灵恩派中另一种鼓励的属灵争战形式,与绘制属灵地图有关:信徒在穿越被认为在历史上或现在发生过罪恶的地区时斥责邪灵。

真耶稣教会(True Jesus Church),基督教新教之教派,属于五旬宗,创始于1917年中国北京,目前国际总部在美国洛杉矶,早期的圣工人员领受神示,该教会迅速地到扩张到亚太的其他区域。在1960年代初期,教会先后成立于北美洲、欧洲、大洋洲、非洲、拉丁美洲和俄罗斯。信徒人数大约一百五十万人分布于六十个国家。真耶稣教会相信领受圣灵的信徒,都能说方言,使用特殊的方言祷告方式,并称呼其为灵言祷告。所谓灵言祷告也就是使用“人听不懂的语言”来进行祷告,祷告时舌头自然卷动,说出奇异的舌音,乃是对神说话(林前十四2;徒二1~13),跟大众所知的悟性祷告有所不同。真耶稣教会以圣经记载内容传导世人,用心拯救天下万国人民,凡相信的必然蒙恩得救。信奉圣经、遵守十诫、守安息圣日、行圣餐、祈求圣灵、活水洗礼和洗脚礼,相信独一真神,否定其他非真耶稣教会的宗教。真耶稣教会除信奉圣经、遵守十诫、守星期六为安息圣日、行圣餐和信徒彼此相互洗脚等礼仪外,强调信独一真神,反对三位一体教义;受洗地点必须在大水(活水)之处,受洗时必须面向下全身浸入水中;勉励会众祈求圣灵,并以说方言为得应许圣灵之凭据;宣扬可以靠信心祷告求神,在神的恩赐下或可得赶鬼治病的恩典,并因著遵循耶稣一切的吩咐,得进永生天国。安息日或平时聚会礼拜时,信徒跪下同声祈祷。真耶稣教会的五大教义:

  • 洗礼:洗礼除了象征与耶稣同死、同葬、同复活等意义外,也含有赦罪、重生、成圣与得救的实质功效。由于教会提倡“一神观”,故只奉耶稣的名为信徒施洗。在受洗时,主张信徒以面朝下的低头方式全身浸入水,野外流动的活水中。
  • 洗脚礼:圣职人员要奉主耶稣的名为信徒施行洗脚礼。洗脚礼是对主的爱与谦卑服事的表现,从而“与主有分”。
  • 圣餐礼:信徒共同领受经圣职人员奉主耶稣圣名祝谢后的未发酵的面饼、葡萄汁,以纪念主死,实现同领主肉、主血,与主联合,得永生,在末日复活的功效。不论人数多少只用一个无酵饼、一壶葡萄汁,在同一个屋子里共同领受。不必限定次数,可时常举行之。
  • 安息日:安息日即星期六,但不是依照犹太人的范畴严守安息日,而是单纯在安息日聚会做礼拜,因为安息日是神在万物造成之时设立、赐福的日子。
  • 圣灵:真正的教会必须得著圣灵的浸。教会认为神所应许的圣灵分两梯次下:第一次在使徒时代的圣灵称为“秋雨”;第二次则在末世主再临前赐下,称为“春雨”。圣灵是神的灵,受了圣灵的信徒就有神的生命在里面,受了圣灵的信徒祷告时,会说灵言,舌头会不由自主的跳动卷动,也就是圣经使徒行传当中一再提到的方言。

魏保罗对在当时的外国传教士多有指责,认为他们所传的福音并非原始完整的,因此主张不靠外人银钱势力传教,迎合了当时教徒中日益觉醒的民族意识。他的凭信心、靠祷告治病的主张,也受到贫民和疑难病患者的欢迎。因此教会创立不到10年,几乎传遍全国,而且还传到了国外。1926年召开真耶稣教会大会,通过成立总部于南京次年迁上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真耶稣教会将其总会由大陆迁移至台湾,并维持其原有之教义以及结构继续传教。至今,真耶稣教会已经在全世界60多个国家成立了教会。其中,美洲部分的国家包括美国、加拿大、阿根廷等,亚洲国家包括新加坡、韩国、日本、西马来西亚、东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汶莱、台湾等,欧洲国家则有英国、法国等等,澳洲部分在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而非洲包含刚果等国家。

20世纪初,五旬宗在美国兴起,随即开始向海外传教。其中使徒信心会、神召会等均在1910年前后传入中国,强调灵恩。在加入灵恩运动的中国信徒中,有几位成为真耶稣教会的开创性人物。其教徒却常常想要摆脱其与灵恩、五旬宗的关系。一般公认魏保罗(1877年-1919年)为真耶稣教会的主要创始人。他是河北省容城县人氏,在北京经营绸布业,曾加入伦敦会,1916年在病重期间改入使徒信心会,此后开始追求灵恩。1917年5月23日到7月1日,魏氏自称得到圣灵引导,在北京南郊的黄村镇一连禁食39天,期间前往永定门外大红门河中,面向下受浸,又自称领受圣灵指示的6条更正教规:

  • 必须求圣灵的浸;
  • 必须受全身下水的浸礼;
  • 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施浸,不可奉父子圣灵的名施浸;
  • 必须谨守安息日;
  • 要取消牧师的称呼,不可称上帝,要称神或真神。

此后他大量印刷更正教规,又创办《万国更正教报》,寄往全国各地,广为宣传,甚至为此出卖田产。又不断到各教派教堂进行辩论,为此引起诸多纠纷事件。1918年1月2日,魏保罗写信给警察总厅吴镜潭总监,申请在恩振华布庄开设真耶稣教会,该教会的会名由此而确定。1919年10月29日,魏保罗去世,当天设立张灵生和梁钦明接任监督。魏保罗之子魏以撒(原名魏文祥)继续其父的工作,于华北各省传道,以行神迹的方式吸引了许多信徒,建立多处教会。真耶稣教会另外两位经常被提及的开创性人物为张灵生(原名张彬)和张巴拿巴(原名张殿举),二人均为山东潍县人氏。在真耶稣教会向中国南方各省的传播过程中,张巴拿巴是其中最重要的人物。1919年,他组织三人布道队,从山东南下,经过江苏、江西、湖北等8省,历时9个月,兴起一批教会。1923年,他在福州使一批原安息日会信徒转入真耶稣教会。1926年,南方各省的真耶稣教会在南京召开全体大会,宣布成立总部于南京,次年迁上海虹口华德路(今长阳路)寿品里内,1928年总部正式迁入闸北宝山路850号(横浜路口)。1932年1月28日,在一二八事变中,宝山路真耶稣教会总部正处于交战前线,建筑被日本海军陆战队烧毁,谭配得、张撒迦等长老执事亦曾一度被日军捕走,此后总部迁移至法租界。1929年,发生了张巴拿巴事件。以真耶稣教会创始者自居的张巴拿巴对总会决议不满,该年10月在香港另设总部“中华真耶稣教会”,自立为总监督。1930年真耶稣教会第七次大会将其除名。而真耶稣教会也实现“南北合一”。此后张巴拿巴派主要在海外发展,国内仅在武汉有张派(武汉联合会)教堂与聚会点共9处、信徒372人,当地魏派(湖北省支会)有信徒1118人,总部曾设于武汉(1938年起)及新加坡(1947年起)。真耶稣教会是中国20世纪上半期增长迅速的教派之一,至1950年已有信徒12.5万人,教堂1200多处(包括海外)。中国国内信徒较多的地区包括湖南、湖北、福建等省。

1949年以后,魏以撒将真耶稣教会总会从南京迁至北京。1950年,真耶稣教总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备案,由政务院批准。1952年,真耶稣教会在北京召开第十二次全大,但是没有成功,李正诚、刘钧安、黄信坚三人藉势力辖制总会,并把魏以撒监督赶出总会。1953年,真耶稣教会加入了三自革新运动。同年9月,李正诚把真耶稣教会全国总会由北京迁至武汉。1956年,李正诚被捕总会解散。1950年代初期,真耶稣教会作为中国自立教会,并未受到驱逐外国传教士的影响,仍处于活跃状态。1957年至1979年,真耶稣教会受到极左路线的压制和李正诚的出卖,长执下监,教友不许聚会,传教工作无法开展,一度萧条,几乎消亡。魏以撒遭到逮捕。1958年,中国各地又有一批真耶稣教会领袖作为反革命集团被捕,同时真耶稣教会的赶鬼治病活动受到批判。此后,中国大陆部分地区的真耶稣教会被令停止活动,部分信徒加入当地的联合礼拜,也有部分地区的真耶稣教会继续单独聚会。1979年至1987年,随着中国国家宗教政策的开放,真耶稣教会才重新开始传播,慢慢得以复苏。1985年,真耶稣教会反革命集团案件被认定为定性不妥,得到中国政府的平反。1987年至1997年,是真耶稣教会重新发展的时期,其传教活动得以自由进行。由于各方面的条件有利,真耶稣教会十年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中国各地的教会纷纷建立,教徒人数也大幅增加。1997年至今,真耶稣教会持续发展,并且正致力于建设和自养的工作。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