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利根(Origenes Adamantius,185-254年),生于亚历山大港,卒于该撒利亚,是基督教中希腊教父的代表人物之一,更是亚历山太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为神学家和哲学家。第二世纪末,当教会遭受极大的外来逼迫,而内部异端横生时,在北非埃及的亚历山大城,有一位伟大的教会领袖诞生了。他有深邃的属灵经历、严谨的生活操守、分析慎密的头脑、多才多艺;他就是经文批判学的始祖――俄利根。俄利根生于一个基督教家庭中。父亲李奥尼给他起名为俄利根,意思是太阳神之子;或许希望他能像太阳般放出灿烂的光辉。主后二零一年,大逼迫临到亚历山大城,李氏被捕入狱,十七岁的长子俄利根,写信鼓励他:“父亲!切勿为母亲和你七位挚爱的孩子过分忧虑,信实的神和救主必看顾属他的儿女!”李奥尼不幸殉难。假如不是母亲苦心劝阻,俄利根可能已在是次逼害教会运动中,与父亲及其他信徒携手殉道了。李奥尼被处极刑,财产被充公,寡母带着七个幼儿,生计无着。幸而神感动一位富有的妇人,支持俄利根完成学业,也成为亚历山大的革利免的门生。十八岁时,得当地主教赏识,推荐为亚历山大圣道学校教师。他每天要靠抄写来维持生计,收入低于一般水平,仍有坚忍的精神。俄利根开始了训导新受浸者的灵命成长的工作,一时学生极多,声誉日隆。可是,二零二年间,圣道学院有七位学生在逼害运动中被捕入狱,殉道而死。俄利根说:“他们不单是为信仰而受到逼害,而且确是坚定实践主对门徒的吩咐;爱主胜于一切,为要得着更丰盛的生命。”

主后二一五年,罗马皇帝对信徒进行屠杀,俄氏就逃避到巴勒斯坦,在那里传道和讲学,受到不绝的赞赏:“一个平信徒竟在主教学者面前宣道和讲学,这是前所未有的事!”当地的主教要按立他为圣职人员,却引致亚历山大主教的强烈反对,认为这是越权的行为,因此导致主教们的争执,且在会议中革除了俄利根长老的职衔。他本着基督的忍让精神去调和这次悲剧,他所关心的不是圣职的去留,而是灵性的浮沉,深恐这件事会引致自己内心的怨艾和憎恨,因此悄然引退,四出讲学和访问。随后在该撒利亚定居下来,并创立圣道学校,历史家犹西比乌说:“数千异教者及著名学者都群集去听他。”当俄利根廿八岁,四出讲学游历时,也开展了文学著作的阶段。他学识广博,通晓希腊文和希伯来文,一生著作超过六千种,可谓多产的神学家。首先,他写了好些注释书,并将教会的信条系统地组织著述,成为第一本系统神学,阐释圣经中所启示的整全真理,他可被称为基督教系统神学的鼻祖了。最为后世赞赏的是“六种经文合壁”一书,这是一本将旧约希伯来文、七十士译本(当时最流行的旧约希腊文译本)和其他四种希腊文译本,分成六栏,顺序并列,如此比较和注释的著作。这种以慎密的科学态度,比较不同的圣经版本的异同,以求探究原文实义,并减少了抄写上的人为错误,实是奠定了圣经批判学的基础。

在护教方面,俄利根也不遗余力。有一希腊哲学家克理索,于一八零年间写成“真教义”一书来批评基督教。俄利根以清晰和完整的论据,加以驳斥,写成“辟克理索”,实为初期教会护教学的典范。此外,他也讨论过很多实际的信仰问题如“祈祷”、“殉道”等,可惜大多经已遗失。在他一晚期作品中,俄利根说:“祈祷并不是恳求,而是一种在神生命中的参与。”这反映出他对祷告的重视和享受。事实上俄利根的一生不但是严谨和纯理智的学者,另一方面也是神的忠勇并虔敬的战士,他追求纯朴的生活,生命里蕴藏着信仰的烈焰。他没有一般学者的冷漠、旁观的毛病,而把生命当作活祭,全然献上。他常提醒信徒爱心和宽恕之重要,自己也确实躬行实践。 俄利根每天读圣经直到深夜,他对信仰的敬虔和对神话语的执着,可从他误解马太福音十九章12节;他依从字面意思而实行自阉。这与他的释经法极有关系,他主张经文“有体、魂、灵”三层意义,认为每一个细节都具有象征。在第二、三世纪所盛行的寓意解经体系中,俄利根是具影响力者之一。二五零年,德修王发动大逼迫,俄利根被捕入狱,据犹西比乌描述:“他能坚忍苦难的原因是由于基督如此吩咐,他被铁链捆锁,遍体鳞伤,囚在地下斗室,且曾经火刑的威胁。”被释放之后不久就因受创过深而死,这也完成了他多年的殉道心愿。

在神学上,他采用希腊哲学的概念,提出“永恒受生”的概念来解说圣父与圣子关系,对基督教影响至今。他的著作对基督教神学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力,但是他的数项神学主张被在第二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中被定为异端,因此包括天主教会与东方正教会皆未将他列为圣人。公元185年前后,俄利根在埃及亚历山大港出生。他受过良好教育,通晓希腊文学。可是,他的父亲莱昂尼德斯还嫌不够,要他用功学习圣经。俄利根17岁的时候,罗马皇帝颁布法令,禁止人改变宗教信仰,违者依法惩处。俄利根的父亲因改信基督教而锒铛入狱。年轻的俄利根有一股锐气,誓要跟父亲共患难,宁可把生命豁出去,也不低头。他的母亲为免儿子离家出事,把他的衣服藏起来。俄利根写信恳求父亲说:“千万不要为我们放弃信仰。”莱昂尼德斯站稳立场,英勇就义。幸好俄利根学识丰富,他教授希腊文学,挣钱养活母亲和六个弟弟。据早期教会历史学家优西比乌(Eusebius)记载,俄利根依据马太福音19章12节“因为有人生来是阉人,也有被人阉的,并有为天国的缘故自阉的;这话谁能领受,就可领受。”而阉割了自己.主张过极端禁欲生活。虽然是亚历山太人,但他却熟知希伯来文。俄利根崭露头角,成了著名的学者和作家,著作等身。许多著名历史学家,比如Peter Brown和William Placher也认为Eusebius的记载难以驳倒。

罗马皇帝一心要制止基督教传播开去。法令的矛头不仅指向学生,也对准导师。基督教导师为了保全性命,无不逃离亚历山大。非基督徒只好向年轻的俄利根寻求圣经指引。俄利根相信天主的旨意是要他讲授教理,他欣然接受这个任务。俄利根有不少门生都以死殉教,有些还没完成神学教育就捐弃生命了。门生出庭受审也好,身陷囹圄也好,行将处决也好,俄利根总是冒着生命危险,公开给他们打气。公元4世纪的历史家优西比乌报导,门生被押往刑场的时候,俄利根“勇敢无畏地向他们送飞吻致意”。俄利根触犯众怒。不信基督的人,许多都责怪俄利根唆使他们的朋友改变信仰,要俄利根对朋友之死承担罪责。他多次遭到暴徒袭击,险些在虎口丧命。为了逃避追捕,他到处漂泊,可从没有停止过讲授教理。他无私无畏,全心全意教人,使亚历山大主教德米特里对他另眼相看。约于公元202年归信基督教。他开始研究哲学。为亚历山大的革利免的学生,十八岁时已奉主教底米丢之命接续革利免任职亚历山大港教理学院院长,之后曾迁往巴勒斯坦的该撒利亚居住过一段时间。俄利根在亚历山大任职期间亦曾出外四处旅行,大约在230年—231年到希腊及巴勒斯坦,当时他还不是圣职人员,但他个性开朗并交游广阔,开始与巴勒斯坦的主教们彼此熟识起来,主教们为便于俄利根四处讲道方便起见,于是在该撒利亚将他按立为长老。但此举却引来亚历山大港的主教底米丢的嫉妒,而将俄利根驱逐出境,且革除了他的圣职。这一次的革职,对他来说他所在意的不是失去职务,而是自己会因此灵性沈沦。他努力与恶念抗争,在这段时间他继续他的文字工作,完成了一本灵修小册《论祈祷》(233/234年)。在公元230年因此被迫移居巴勒斯坦的该撒利亚。他游历各处,到处反驳异端邪说和犹太教。在罗马皇帝德修进行大迫害期间,传说在其受监禁期间,因手脚被绑在木械上几天不能伸缩,终受伤过重,于254年死于推罗。

根据优西比乌(Eusebius)的统计后发现俄氏的著作竟高达2000部,可看出俄氏神学的素养甚高。其中包括了:《诗篇选释》一部护教大典《反驳克理索》,而克理索为西元第二世纪后期的希腊柏拉图主义哲学家,曾写过一些反对基督教的文章;另外其神学论著作中亦提出《论基要教理》,此著作中对于基督教信仰中的基要真理有进一步的阐释及说明;此外并编定了《六文本合参》(Hexapla),俄氏把六种不同的旧约版本并列比较其异同。其中,他编纂的《六文本合参》,由50册构成的巨制,是《希伯来语经卷》各种文本的合参。俄利根把《六文本合参》分六栏对照排列,包括:

希伯来语及阿拉米语文本;
希伯来语及阿拉米语文本的希腊语音译本;
阿奎拉希腊语译本;
西马库斯希腊语译本;
希腊语《七十士译本》,俄利根修订了这部译本,尽量使译文跟希伯来语文本相符;
迪奥多蒂翁希腊语译本。

圣经学者约翰·霍特认为:“《七十士译本》有多段经文不是引起误解,就是叫读者感到困惑。俄利根希望这套文本合参能启发希腊语读者的思考,让他们看出经文的含意。”公元3世纪,宗教一片混乱。这大大左右了俄利根对讲解圣经的看法。教会传布的道理因地而异,各不相同。俄利根接受了部分的异端主张,还说成是使徒所教导的。他觉得甚么问题都可以自由探索。当时俄利根有不少门生都受哲学问题困扰。他们苦苦思索,还是找不到满意的答案。为了帮助年轻的门生理出个头绪来,俄利根钻研不同派系的哲学思想。他立意要解开门生的思想疙瘩。俄利根认为圣经和哲学并行不悖,侧重用寓意释经法,鼓励门徒自由探索各派系哲学思想。他认为经文寓意深刻,解释不能拘泥于字面意义。俄利根指出,以色列人为耶和华的殿制造器皿,所用的金子其实来自埃及。他拿这个事例做比喻,支持用希腊哲学讲解基督教教义的做法。他说:“从埃及带走的东西,对以色列的儿女很管用。希伯来人有天主的指引,晓得把埃及人不珍惜的东西用来崇拜天主。”俄利根鼓励门生“从希腊哲学中选取合适的课题,作为研究基督教的入门课”。在《论原理》里,俄利根形容耶稣是“独生子,是产生的,却没有起始”。他进一步说:“独生子的产生是超越时间、无始无终的。……他不是因为得到生命的气息才成为圣子,也不是圣父以分割及离异而产生的,而是藉天主的本质产生出来。”

公元3世纪,宗教一片混乱。这大大左右了俄利根对讲解圣经的看法。教会传布的道理因地而异,各不相同。俄利根接受了部分的异端主张,还说成是使徒所教导的。他觉得甚么问题都可以自由探索。当时俄利根有不少门生都受哲学问题困扰。他们苦苦思索,还是找不到满意的答案。为了帮助年轻的门生理出个头绪来,俄利根钻研不同派系的哲学思想。他立意要解开门生的思想疙瘩。俄利根认为圣经和哲学并行不悖,侧重用寓意释经法,鼓励门徒自由探索各派系哲学思想。他认为经文寓意深刻,解释不能拘泥于字面意义。俄利根指出,以色列人为耶和华的殿制造器皿,所用的金子其实来自埃及。他拿这个事例做比喻,支持用希腊哲学讲解基督教教义的做法。他说:“从埃及带走的东西,对以色列的儿女很管用。希伯来人有天主的指引,晓得把埃及人不珍惜的东西用来崇拜天主。”俄利根鼓励门生“从希腊哲学中选取合适的课题,作为研究基督教的入门课”。在《论原理》里,俄利根形容耶稣是“独生子,是产生的,却没有起始”。他进一步说:“独生子的产生是超越时间、无始无终的。……他不是因为得到生命的气息才成为圣子,也不是圣父以分割及离异而产生的,而是藉天主的本质产生出来。”

他编纂的《六文本合参》保留了上帝名字的四个希伯来字母(YHWH)。由此可证实,早期的基督徒不但知道,而且也使用上帝的名字——雅威。俄利根把圣经主张跟希腊哲学搀杂在一起,认为基督的“产生是超越时间、无始无终的”,这个主张成了三位一体道理的基石。随著罗马教会兴起,亚历山大教会提出的教义遭受攻击,俄利根的许多主张也被认定是异端。公元5世纪一位名叫狄奥菲鲁斯(Theophilus)的教长却提醒:“俄利根的作品犹如繁花盛放的一片绿茵。我看见美丽的鲜花,就会摘下来;带刺的,就会避开,像避开蜜蜂的螫刺一样。”《最初三世纪的教会》评论:“[俄利根鼓吹的]哲学思想,深入人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除去的。”“浅显易明的基督教信仰受到侵蚀,错谬源源不绝地渗进教会的主张。”

在基督教历史上,俄利根的的思想影响了当时的基督教。虽然他是具争议性的人物,但其神学思想影响之深远是无可置疑的。俄利根运用当时流行的新柏拉图主义来阐述基督教神学教义。例如,俄利根是第一个用“永远受生”来解说父与子的关系。《教义史》指出:“俄利根说“道”指圣子有自己的位格,也与父同永,乃是由于父神永恒的旨意而生。”俄利根提出的“与父同永”,使三位一体教义有了一个神学基础。虽然如此,俄利根仍认为“子是小于父的”。“俄利根不单是认为子在世时是次于圣父,就是在本质上看来也是次于圣父的。故有时又称子为第二位神。”俄利根对三位一体的解释,与现今三位一体解释是不同的。除此主张外,他接受柏拉图的哲学观点,认为灵魂是因堕落而降低为魂;在他教导中指出所有的灵都是被造并平等的,但因为自由意志的缘故使得有些灵因而堕落,成为鬼魔或囚于肉身之中;当然也有可能因运用良善的自由意志而成为天使。在最后审判之前,这样的循环是可能不断持续进行的。直到审判来临所有的万物包含魔鬼都将被拯救。

俄利根所编订的《六文本合参》是早期基督教的伟大著作。他认为《圣经》的经文有三层意义:字面意义、道德意义和寓意,所以他很注重“隐喻法”和“预表学”的解经法。另外一部主要著作是《教义大纲》,此著作有系统地叙述基督教的基本教义,如:上帝、基督、圣灵、灵魂、创世、自由意志和圣经。俄利根的神学思想发展为俄利根主义,后来引起极大的辩论。教父亚他那修和巴西流和亚流派异端都以他的思想为依据。在公元543年第一次君士坦丁堡会议被判为异端,到了公元553年的第二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中,俄利根主义再一次被定为异端。纵然如此,俄利根的思想对接下来的神学思想之发展深具影响力。一位学者指出,俄利根“随意阐释经文,使不符合圣经的神学理论看似有圣经根据。他自称比别人格外热心讲解圣经,自以为对经文所作的阐释准确可靠”。

俄利根是早期教父哲学最伟大的代表,也是基督教第一位系统的神学家。在著名的教父中,惟有俄利根自幼受洗入教,其父在201~202年的迫教运动中以身殉教。俄利根从小就受到系统的基督教思想教育,年仅18岁就接替他的老师克莱门担任了教理学校的校长。此后他还曾同普罗提诺共学于一家新柏拉图主义的学园。俄利根才华横溢,同时又严守宗教戒律,甚至出于迂腐的宗教虔诚而自阉,但却由于触怒了当地主教而于231年被革除神职和教理学校校长职务,于232年在巴勒斯坦凯撒里亚另立教理学校。在250年的迫教运动中,他被罗马当局逮捕入狱,受到严刑拷打和百般折磨,出狱后不久就死去了。俄利根一生著作卷帙浩繁,据说多达600余卷,保存下来较为完整的有《论原理》和《驳凯尔苏》。俄利根对希腊哲学有着深厚的造诣。这一点仅从他著作中的大量引述就可以看出来。虽然俄利根对希腊哲学的态度比他的老师有更多的保留,曾指责希腊哲学不仅有大量的失误,而且也不能借助他来提高自己及其追随者们的道德,但是他仍然试图哲学思辨建立起一个基督教知识的体系。在这方面,新柏拉图主义和斯多亚主义是他最重要的哲学资源。

作为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俄利根坚持哲学思辨的标准是基督教的《圣经》和使徒的传统。但《圣经》并不是一部具有严格体系性的著作,其间不可避免的包含着各种不近情理的或者自相矛盾的东西,使徒的传统也有许多不一致的地方。因此,纯粹从字面上理解和解释《圣经》已经行不通。为此,俄利根提出了一种“寓意解经法”,认为应当从“精神实质”上来理解和解释《圣经》和使徒传统。在某种意义上说,“寓意解经法”实际上意味着以理性为标准来审视信仰及其传统。俄利根正是以这种方式对基督徒的信仰传统进行了梳理,建立起基督教第一个相对完整的哲学体系。在俄利根的哲学中,上帝不是人格化的耶和华,而是世界万物惟一的,单纯的,精神性的,永恒的始基,是完满的“一”。作为整体,这个“一”包含着圣父,圣子,圣灵这三个位格。圣父不断的生出圣子(逻各斯),圣子道成肉身即为耶稣基督。但圣父之产生圣子,并不是像自然的生育那样把圣子分离出去,而好似像太阳不断发射光芒那样,圣子永恒的与圣父同在。同时,逻各斯又是上帝所创造的一切灵魂的原型,而在这些灵魂中,圣灵是最高者。圣子产生于圣父,已不像圣父那样纯粹,因而是减弱了的本性,圣灵就最低了。但由于圣子和圣灵都是直接产生于圣父,所以不能与圣父分离。圣父、圣子、圣灵在本性上是统一的,都属于上帝同一个神体。

上帝绝对的单纯性使他远远超出我们精神的能力。俄利根明确的表示:“无论人的精神怎样是最纯洁、最清澈的精神,也不能企及和注视上帝的本性。”我们只能像通过一扇窗子那样接收到上帝的一些折射的光线。因此,我们只能以否定的和最高级的陈述来认识上帝。所谓否定的陈述及否认上帝拥有的所有物体的属性:上帝是非物质的、单纯的、不可见的。所谓最高级的陈述则涉及纯精神的属性:我们从自己的精神认识到这些属性。根据人的精神与上帝的亲缘关系,我们可以把这些属性转用到上帝身上,但此时要考虑到,上帝还超越了这些属性:上帝是精神,但他还在精神的彼岸。俄利根当然不是要说,我们关于上帝根本不能说出任何东西,而只是要说,我们没有任何概念能够表述本真的上帝。有缺陷的表达方式并不是错误的表述方式,也不是不知所云的表述方式,而只是一种具有相对性的表述方式。实际上,俄利根已经提出了日后伪狄奥尼修斯所提出的否定神学与肯定神学的区分。

在上帝的诸般属性中,俄利根尤其谈到了上帝的全能。不言而喻,上帝有能力做一切事情。然而,上帝的全能并不包括任意和悖谬,毋宁说,他必须受理性和秩序的约束。上帝不能做任何与本性相悖的事情,不能做任何不可思议的事情,也不能做任何丑陋和恶劣的事情,因为这与他的尊严从而与他的本质相矛盾。上帝也不能创造无限多的事物。因为无限性自身时无法认识的。因此,上帝的权能在自身是确定的和有界限的。因为如果他没有界限,那么他就会对上帝自身来说也是不可认识的:“如果上帝的力量是无限的,他就必然对自身也一无所知。无限在本性上是不可约束的。”如果他使无限多的受造物存在,那么他的意旨就不能照料他们。所以,他仅仅创造了自己能够安排和管理的那么多的事物。俄利根从基督教的上帝创世一元论出发,坚持认为上帝从无中创造了世界。那种认为上帝创世需要质料的观点,是由于一种神人同形同性论的上帝观而步入歧途的。他们只能以人的概念来思考上帝。毋庸置疑,为了工作,雕塑家需要石头,木匠需要木头。他们由这些人的关系出发推论到上帝,相信上帝离开了质料也不能创造任何东西。而实际上正确的理论应当是:上帝凭借与他同在的逻各斯从无中创造了世界。上帝称自己为真正的存在。因此,其他所有事物都必须以某种方式分有这种存在:“一切存在的东西,都从那个真实存在的,从那个借摩西之口说,’我是我所是’的,得到自己的分有”。

这种对上帝的分有一方面意味着,所有的受造物都分有了上帝的存在,因为他们从上帝得到自己的存在,是上帝的结果。另一方面意味着,所有的事物都分有了上帝的真理,即逻各斯,因为他们是在逻各斯中被认识的,逻各斯是上帝的实体性智慧,是一切事物得以形成的永恒的道。这个作为智慧的逻各斯在创造任何一种受造物之前就存在,他在受造物的原型中包含着他们的真理。因此,受造物的所有真理都追溯到逻各斯。“在这种实体性智慧中,包含着后来受造物—或者是最初存在的,或者是随后产生的受造物—的任何一种以在先知识的能力预先构造和分配的力量和图样:对于着在这一智慧中被描述和被预先塑造的受造物,他们借所罗门之口肯定自己是借着智慧被造的,智慧是上帝’一切道路的开端’,在自身中包含着全部受造物的开端或者原因或者种属。”从上帝的永恒性和上帝的美善出发,俄利根得出了世界永恒性的结论。上帝是世界的创造者和统治者,但上帝的这种属性是以被造者和被统治者为条件的。如果承认上帝是永恒的,没有变化的,那就必须承认亘古以来就在创造和统治,从而就必须承认世界亘古以来就被创造和被统治,因而也就是永恒的。即便我们此刻存在的世界并不是永恒的,并不是没有开端的,但在这个世界之前还有其他世界存在过,在这个世界之后又将有其他世界存在。由于上帝是美善的,所以,上帝完满无缺的创造了世界,每一种存在都以自己的方式是完善的。

当然,在上帝所创造的完善的世界中毕竟包含着理性受造物的不平等和恶,这是俄利根不得不认真对待的问题。在他看来,理性受造物之间的不平等并不是上帝的作品。因为上帝是公正的,善的,是所有事物的创造者。上帝必然同等的创造一切理性受造物。理性受造物之间的不同是由他们自己造成的。他们的自由意志或者使他们接近上帝,或者使他们远离上帝,由此就造成了他们之间的不同。“理性受造物之间存在的这种不同的原因不能从创造者的意志或者决定,而是应当从各自的意志自由得出根源”。这种对上帝的精神成了魔鬼。那些只是稍稍犯罪的精神成了天使。在天使和魔鬼之间是人的灵魂。由于他们理应受到拘禁在肉体之中的惩罚,上帝不得不创造了这个世界:“于是上帝创造了现存的世界,同时为了管制灵魂而把它交给了肉体”。在俄利根看来,是罪打乱了原初的创造秩序。上帝的公正必须根据各种精神堕落的程度来惩罚他们,由此而产生了如今的秩序。但是,上帝也善于使恶转为善。上帝的美善在惩罚时并没有中断,他最终还将战胜恶。而精神虽然由于滥用自由意志而堕落为世界万物,但并未失去其本性,依然知道向往至善,依然可以运用自由摆脱物质的束缚,回到至善的上帝那里。最终,一切事物都将在上帝面前得到神化,甚至魔鬼也和人一样都能得到拯救。俄利根的世界永恒说,灵魂在先说,魔鬼获救等与基督教掌权者的思想发生了冲突并因而受到压制,但是由于他数学新柏拉图主义学说,首次在理论上系统的论证了基督教信仰,从而声誉鹊起,赢得了大批的信徒。在他死后,围绕他的学说进行的斗争也仍然没有停止,在4世纪和6世纪曾达到过两次高潮。尽管基督教当局最终宣布俄利根主义是异端邪说,但他用柏拉图主义论证基督教信仰的原则却为后世神哲学家所继承,并且在奥古斯丁那里达到了顶峰。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