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泽民教授安息主怀

 

金陵协和神学院原副院长、中国基督教协会第五届、第六届副会长陈泽民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8年6月4日上午8时04分在南京安息主怀,在世101岁。

陈泽民是神学教授,也是我国教会难得的音乐家、作曲家。他生于1917年,1941年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1944年获南京金陵神学士学位,曾任浙江绍兴福康医院宗教服务部主任。1950年起,他从事神学教育迄今,真可谓是四十年如一日,桃李遍全国。他对于推进教会圣乐工作一向不遗余力,是《赞美诗(新编)》编辑委员会委员,也是金陵协和神学院出版的《圣歌选集》编辑组主要负责人。

陈泽民教授认为,中国在音乐方面有着丰富的历史遗产,我们必须特别努力地开发、利用、吸收中国传统古典音乐、民歌、少数民族音乐、不同宗教信仰音乐的资源,进行不同信仰之间的音乐对话,“化俗为圣”。有批判、有选择地筛取有益的成分来丰富中国的教会音乐。

陈泽民年轻时学过古琴,当时觉得有几首琴曲很适合改编为赞美诗。1956年他作了这方面的尝试,将《平沙落雁》古琴曲配上自编的赞美诗歌词《欢迎复活晨》,发表在《天风》上。后来他又重写了歌词,即现在的《神工妙笔歌》,《新编》第178首。《新编》中还有一首也是他根据古琴调改编的赞美诗,《普安调 (诗篇 103篇1至13节)》,《新编》第381首

作为中国基督教界的老前辈,陈泽民教授十分关注“基督教中国化”,许多年前就已经把握这个方向,提出了许多圣诗中国化的宝贵的、中肯的建议。在推进圣诗中国化事工的过程中,他看到实践“圣诗中国化”所遇到的阻力,他说,“近十年来,中国教会中一些思想幵放的领导人很热衷于实践这些思想。但是也有一些年老的牧师和教会成员,对于这样的‘革新’则非常犹豫或抵制。我们也发现要劝导第二、第三代基督徒(主要是城市中),去接受和喜欢中国传统风格的基督教音乐和艺术是蛮困难的。对他们来说,作一个基督徒即是追随西方的传统。人们对于本色的东西反而疏远了,‘崇洋’之风仍萦绕不散。但是我们看到农村教会和大多数新信徒中则少受这种歪风的感染。”

 


《致天堂里的恩师》

 

亲爱的陈院长:

我们是一群您曾亲手栽培的金陵协和神学院毕业的孩子们。在您歇了人世间一百年的辛劳,回归到天父的宝座前的时候,我们还想用当年您在校园里、讲坛上对同学们谆谆教诲的语言,倾诉我们对您的不舍与景仰。

我们知道,您在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完成了大学学业和神学的装备之后,到中国社会底层的教会医院担任院牧。在您的一生中,人们都能体验到您悲天悯人、宽厚仁慈的为人。

您曾经是金陵神学院最年轻的教授,全程参与金陵协和神学院的组建,和1962、1980两次复校的重要时刻。我们能与您这位“老金陵”同为校友而感恩!

在您开设的每一门课程中,我们都能领受到您一贯倡导的本色化理念与传统神学的完美结合。选修教会音乐,和参加唱诗班的同学更有福气,我们在您睿智而生动的调教下,从心里唱出一曲又一曲赞美上帝的颂歌。尤其是您亲自谱写或改编的中国民族风格赞美诗,已经在当今的普世教会,广为流传。

您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神学教育人才,使金陵逐步形成接班态势。一批在海外的校友,亦不遗余力继承金陵精神,关注中国基督教神学教育,进入普世教会的事奉。您多次应邀参加海外教会和神学院的交流和研究工作,每当海外金陵校友获知您的到来,都像回巢的鸟一样,聚集在您的身边,促膝谈心。这种超越了师生关系的父辈情感,让许多同学永铭在心。

在金陵的校园里,您不仅是主管教学的院长,还在同学的婚礼中充任“新娘的老爸”,我们背地里称呼您“陈大爷”。我们在这个属灵的家里,真好!

金陵大学教授謝扶雅先生,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曾提出过基督徒君子的学术论题。若用“基督徒君子”概括您的一生,实至名归。

敬爱的陈院长,纵有万般不舍,我们仍无法留住您的离去。愿您在天国里安享父神所赐的福乐,愿天使们陪伴着您歌唱,愿您的音容笑貌今夜降临我的梦中。

 

金陵海外校友

 


《难以忘却的记忆》

 

亲爱的陈大爷,请允许我这样称呼您(因81-82级同学都这样称呼您),从82年起,我有幸拜您为师,非常感恩。我们见面几乎只谈系统神学,宗教心理学,当然我永远是您的学生。

每次回国,我与您分享在海外的学习与经历点点滴滴,您都鼓励我写成文字,发表在金陵神学志上,但是我一次次叫您失望,没有做到,非常惭愧。我记得那年,逸鲁刚上岗没有几天,我们见面分享,您听了我的肤浅的想法。之后,您在办公室马上给他打电话,希望他能给我安排在学校开讲座。但是他很忙无法立即兑现。

今年二月回国,我有幸能见您最后一面,您正在午休,我迫不及待,非常兴奋的告诉您,逸鲁已经安排我给本科三四年级的学生上了心理学的课,关注在人性的本性。下午他又安排我给研究生硕士博士也上了课,分享教会的权柄与传承,核心在教会论,鼓励学生将来更好服侍中国教会。您听了非常高兴,并用肢体的语言让我体会到您的托付。

您把自己一生献给主耶稣,竭尽全力为了中国的神学教育。我在想如今身在海外又如何能接您的棒?我知道自己无才,没有多少学术功底,但是您老人家放心,我会尽自己微薄之力,与其他海外金陵同学众志成城,同心合意,清晰主的托付,您的期望,完成金陵人肩上的特殊使命。我将来在天上与您见面时,继续分享为主工作的美好与见证,荣耀主名!同时,我们等候主判!阿们!

-- 朱宣东

 


陈院长,我们永远怀念您!

 

又一位恩师走了,陈泽民老院长歇了他一生的劳苦,安息主怀,享年101岁。陈院长乐观豁达,博学多才,谦卑温柔,是神学家、是好牧人、是我的好老师。

陈泽民教授1917年出生于广东汕头,1941年毕业于基督教高等学府沪江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44年毕业于金陵神学院研究科,获神学学士学位;1995年菲律宾大学授予神学博士学位;1952年至今执教于金陵协和神学院,教授系统神学、历史神学、教会音乐等。曾任金陵神学院教务长、副院长以及南京圣保罗教堂主任牧师。

陈教授一家三代都是虔诚的基督徒,浓郁的家庭信仰氛围对他影响很大。

陈泽民教授曾提出一个新的神学理论,他说神学思想就像一个椭圆,椭圆有两个焦点,一个焦点是人,一个焦点是上帝。

陈教授也热爱音乐,曾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并且具有中国韵味的赞美诗。他既会用古筝弹奏中国古琴曲,也会用钢琴、管风琴演奏西方赞美诗。

陈教授是中国基督教会中,唯一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牧者。2007年《求索与见证—陈泽民文选》的出版,这本集合了陈教授毕生所学的文集,将他的基督神学思想完整展现。

"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12:24)

"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约11:25)陈院长,我们永远怀念您!

-- 矫捷

 


 

我们知道有些人是文学博士,有些人是工程专业教授,而我们的恩师却即是神学教授,又精通音乐艺术,不仅西方古典音乐,并且中国传统,民族,音乐。

我这样的愚生从这位恩师身上得到的,受用一生。我们在这里怀念这位恩师,当然不仅是他的过人才气,更是他对信仰的执守。信仰并不是只是在嘴上说“主啊,主啊”。记得那年魏志超弟兄突然归天,对年轻的同学真是信仰上的一次大试炼,我们都充满期待的听老院长在追思礼拜上的解释,但他只是实实在在地告诉我们,我们对神的认知上其实有很多不理解,但我们信,就是去接受,不管我们理解还是不理解。我想这也是他本人的信仰,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

我们在这里纪念我们的恩师,更是纪念他对我们这些愚生教诲的孜孜不倦,耐心和蔼,以致外校老师来都会对我们学校的老师充满敬佩与赞美。我们唯有感恩,感恩,并愿我们在各自的侍奉上,无愧于恩师的辛勤教诲和神给过我们的这份恩典。

-- 姚辉

 


 

怀念敬爱的陈泽民老院长

 

礐石一君,三代敬虔;生性聪颖,勤学上进。 真道熏陶,热心事奉;尚节布道,立愿献身。 负笈沪江,深造金陵;福康院牧,卑以服侍; 执教协和,力匡教育。下放边疆,旷野牧歌。 拨乱反正,金陵重建;悉心教导,院务斐然; 传经授艺,桃李芬芳。见证基督,仁慈谦恭; 俗称大爷,至亲至切。学贯中西,汕头才子; 怀揣桑梓,不辞奔波;培灵布道,佳美脚踪。 云柱火柱,世纪善牧;神工妙笔,荣神益人。 彼息诸劳,诸行随之;天国瑰宝,念兹无忘。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