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pulchrum
Sepulchrum1899
Sepulchrum2018

圣墓教堂(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re),又称“复活堂”,耶稣坟墓所在地,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基督教大教堂之一。位于以色列东耶路撒冷旧城。圣墓教堂是耶稣基督遇难、安葬和复活的地方。圣墓教堂建于巴勒斯坦中部的耶路撒冷是世界著名的历史古城,在这座有4000年历史的城池上,刻满了征战和兴亡的印记。传说耶稣被害前,就是沿着“受难之路”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一步步艰难地走向刑场的。

据统计,它先后遭受过各国的征服共达37次之多。这座古城特别以浓厚的宗教情调著称。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各自根据自己的宗教传闻,尊它为圣城。犹太教把耶路撒冷一贯看作是他们的宗教中心以及他们顶礼和思慕的所在,为了保持城市的圣洁,犹太教法典甚至严格规定,除玫瑰花外,不得在城内有其他的花园。基督教徒则认为这里是救主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的地方,是他一生传教的主要活动场所。伊斯兰教则相传耶路撒冷是先知穆罕默德从这里骑飞马直上七重天,接受天启的神圣地点。三教奉一城为圣地,使耶路撒冷在全世界处于独一无二的地位。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邦国的兴亡、民族的攻战、宗教的纷争,在这里深深地纠结在一起,直到今天还没有平息。

圣墓教堂其实是一个石洞,稍为狭小,不足2米宽。据传,这里原本是贵族约瑟夫购买的墓地,当年他因敬仰耶稣基督,而把自己的墓地捐献出来埋葬耶稣。耶稣基督在世的时候说自己死后的第三天要复活(马太福音17章22至23节:耶稣说:人子被交在人的手中,他们要杀害他。然后被杀之后,在第三天他要复活)。在第三天的早晨,抹大拉的玛丽亚和雅各的母亲马利亚并撒罗米,买了香膏、要去膏耶稣的身体。去到墓地的时候,看见洞门的石头被人滚开了,他们进去墓室,发现耶稣基督的身体不见了。玛丽亚就在洞门口哭泣,因为玛丽亚以为耶稣的身体被人盗去了。在玛丽亚低头哭泣的时候。突然有两位天使站在玛丽亚的后面对玛丽亚说:为甚么在死人中找活人呢?他不在这里、已经复活了.当记念他还在加利利的时候、怎样告诉你们说、人子必须被交在罪人手里、钉在十字架上、第三日复活。

圣墓教堂是君士坦丁的母亲海伦娜所造的。不过距离耶稣受难已相隔300年,她是怎么判断这些细节?西元135年罗马皇帝哈德良(Hadrian)回应犹太人起义、摧毁掉犹大省,并且哈德良刻意选在西元70年时就被毁的圣殿位置,目的就是亵渎犹太圣地而盖了朱庇特神庙(和自己的雕像)!并且他也盖了另个维纳斯神庙在他所知道的一个被基督徒敬重的地方。因为哈德良听说犹太人的敌人叫非利士坦人(Philistine),所以犹大省被改名为巴勒斯坦省(Palestina)。他把耶路撒冷改造为罗马城市,名称也改为依丽亚城(Aelia Capitolina),并依照罗马规格,旧城有了两条大道,南北向的叫Cardo Maximus(现在遗迹在犹太区)、东西向的叫Decumanus。按照罗马规格,哈德良也盖了许多神庙。

西元324年,虔诚的基督教徒海伦娜来到圣地时,她直觉认为眼前哈德良所盖的维纳斯神庙就是早期基督徒纪念耶稣受难的地方,于是经过皇帝同意,摧毁了神庙。根据四世纪学者耶柔米的记载,在立朱庇特雕像下方挖到了耶稣的墓,维纳斯雕像被认为是立十字架的各各他。这个墓是朝东的,代表早上时是可以照亮的。 海伦娜还在地穴里发现几个十字架,据说包含耶稣用过的。海伦娜建了大教堂,并在耶稣的墓上特别盖了小神社(Edicule)。五世纪马达巴的马赛克地图上中间那个教堂就是圣墓教堂。

教堂在614年被波斯人烧毁,修好之后,有个年轻有才但精神不稳定的哈里发哈基姆(Hakim),至今仍有跟随他的人。(就是德鲁兹人) 他在1009年下令拆毁圣墓教堂。教堂在1099年十字军时期翻修,当时的门已经改到侧边而不是南北路旁原来的出入口,这也是为什么入口不起眼、动线又很怪的原因。十字军在各各他下盖了十字军国王的墓、在新的拱顶之下标示了世界中心(Omphalos)、并在发现十字架的洞穴盖了小教堂、在耶稣的墓的小房间之外又盖了小教堂。

早在公元前18~19世纪的埃及文献上,就出现了耶路撒冷的最早记载。迦南人曾把它定为王城。统一犹太人各部落的大卫王(公元前1013~前973年),建立了希伯来统一王国,定此为都,开始了犹太人的兴盛时代。相传以睿智著称的所罗门王(公元前973~前930年)在位时,它更成为犹太人的“黄金时代”的标志。统一的王国分裂后,耶路撒冷继续成为分立的犹太王国的京都。公元前586年,巴比伦攻下耶路撒冷,全城被夷为平地。此后波斯、马其顿、托勒密、塞琉古的统治旗帜先后在城中飘扬。公元1世纪,基督教出现。公元70年,罗马攻下耶路撒冷,城市又一次被毁。以后,这里成为基督教的著名中心。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兴起,耶路撒冷转入穆斯林的管辖之下。十字军东征时,曾于1099年,攻占耶路撒冷,建立了延续近一个世纪的耶路撒冷王国。1187年,穆斯林击败十字军,收复耶路撒冷。从16世纪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它处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

圣墓教堂正教称之为“复活教堂”是耶路撒冷旧城内的一所基督教教堂。当地的许多基督徒认为,教堂的基址即是《新约圣经》中描述的基督耶稣被钉死的地方,即各各他的所在之处,而且据说耶稣的圣墓也在其中,他们因而对此地顶礼膜拜。从公元4世纪开始,教堂即已成为一处朝圣的重要目的地。时至今日,教堂是耶路撒冷牧首的教座所在,而建筑本身则由罗马天主教会、亚美尼亚使徒教会、正教会三个教会负责主要的行政及管理,另外叙利亚正教会、埃塞俄比亚正教会、科普特正教会则享有部分祭坛等设施的使用及管理权。

2世纪时,今日教堂的所在地曾是一座阿佛洛狄忒神庙,也有一些古代作家将其描述为维纳斯神庙,即罗马神话中与阿佛洛狄忒对应的神祇。该撒利亚的优西比乌在他的《君士坦丁传》中提到,这里本是曾为基督徒朝拜的圣地,但憎恶基督教的罗马帝国皇帝哈德良将此地掩埋,并建起罗马自己的神殿。但这种说法的真实性有争议。尽管优西比乌的记载语焉不详,神庙确实很可能是公元135年哈德良摧毁耶路撒冷并建设罗马城市爱利亚加比多连(Aelia Capitolina)的过程中建成的。

圣墓教堂自公元4世纪落成,就是基督教维护的圣地,但天主教方济会、希腊东正教、亚美尼亚东正教、叙利亚正教、埃及科普特正教和埃塞俄比亚正教等六个教派都认为自己才拥有圣墓教堂的管理权,因此教派之间固定有争执、甚至有严重的肢体冲突。于是奥斯曼土耳其统治者奥斯曼三世(OsmanIII)在1757年颁布了皇家公文(Firman),命令耶路撒冷与伯利恒的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徒,都必须“维持现状”(status quo),意思是当时管理权是谁的,那地方就是属于谁的。从此不许再继续争土地或争物权。

不知道各位是否有注意过圣墓教堂入门处,楼上的窗户旁的那把梯子?在二楼的右边那扇窗户前有把梯子,并不是刚好碰上整修把梯子放在那里,事实上这把梯子有个绰号叫做「不可移动的梯子」( Immovable Ladder), 它被在这个位置已经超过260多年了!而且还会继续放下去,为什么呢?

现状梯子是一架黎巴嫩雪松木制的梯子,位于耶路撒冷老城圣墓教堂外立面的一扇窗户下方的窗台上。梯子及其放置的窗台可能原属于亚美尼亚使徒教会。现状梯子在1757年首次见于书面记载,迄今为止一直放在同样的位置,只临时搬动过两次(1997年和2009年)。根据奥斯曼帝国苏丹颁布的圣地现状法令,六个基督教教派共同拥有圣墓教堂的使用权。任一教派没有另外五个教派的同意,均无权移动、重新排列或改动包括现状梯子在内的任何财产。然而长久以来,希腊正教会和亚美尼亚使徒教会仍为梯子的现状争执不休。1964年教宗保禄六世颁布诏书,宣布梯子须留在原处,直到天主教和东正教合一之时。1981年若望保禄二世遇刺案后仅仅一个月,有人试图搬走梯子,但很快就被以色列警察阻止。1997年,梯子一度失踪,几周后被送还。这起事件被认为是一场恶作剧,但仍险些引发亚美尼亚使徒教会和希腊正教会的进一步冲突。2009年梯子一度被移到左窗处,据信是为了清除用于翻新钟楼的脚手架。

颁布维持现状那天,刚好希腊正教教会的梯子放在属于亚美尼亚教派的窗户外,当时梯子在那的用途已经不可考,东西是希腊正教会的,区域管理权却是亚美尼亚教会的,为了要维持现状,就只能把梯子留在那!教派之间对于“维持现状”的规定相当斤斤计较,包含1927年发生地震,因为共同区域需要做改变包含维修,就必须得到所有管理者的同意才能开工,所以先花了30年争论,再花了30年才完成维修。照理说,一把梯子收起来并不是不大了的事,但是因为“维持现状”本身只是粉饰教派之间纷争的一个命令,并无法改变教派之间的不满,很容易一些小动作就造成擦枪走火。例如2002年在圣墓教堂的屋顶上,科普特东正教的修士觉得天气热,擅自动了他的椅子到属于埃塞俄比亚正教的阴影处,于是被视为挑衅行为,双方起冲突造成11人送医。又例如天主教方济会修士没有把圣龛的门关好,就被希腊正教会的群众攻击。所以,如果有人真的动了梯子会怎么样?其实真的有人故意把这把梯子偷走…. 只不过教会把梯子拿回后…. 居然是把梯子放回原位,还给梯子上锁。总之,无论如何就是要维持现状。虽然很像是笑话,但这把「不可移动的梯子」,其实也继续提醒大家,基督教教派之间的争执与冲突其实到今天都还没结束。

这个公文的影响是极大的,圣殿山那里就成为穆斯林区,基督徒圣墓教堂那里就成为基督徒区。该年的棕梠星期日,希腊正教会才刚把方济会从童女马利亚的墓赶出去,即便有再多不满,按照“维持现状”的规定,管理权归希腊正教会,这个“默契”其实持续到今日。而“维持现状”对于圣墓教堂里的六个教派的影响,就是不可能再想说把其他教派赶走,让自己的教派独占整个圣墓教堂。颁布那天所拥有的地盘是如何,就是那样子了。

钥匙管理者及守门人——在1187年,阿尤布王朝的苏丹撒拉丁占领耶路撒冷后任命两个穆斯林世家管理圣墓教堂,其中朱达·阿勒勾迪亚家族为“钥匙的保管者”,而努赛贝家族为“圣墓教堂的守护人与守门人”。这两个职务也被传承至今,由于他们不属于任何一个基督宗教派系的身份,因此常常担任各种仪式的中立见证人角色。也因此使得这个教堂除了多个基督宗教教派共管外,还拥有穆斯林管理者这种特殊的风貌。

由于耶稣死后复活,有人称「圣墓教堂」为「复活教堂」。「受难之路」的最后五个站,是耶稣行刑的山丘,到耶稣死后几个世纪,当古罗马君士坦丁大帝信奉基督教,其母皇太后Helena也来耶路撒冷朝圣,并且下令在此山丘兴建一座华美教堂,名为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re,一般译作「圣墓教堂」,因为当年Helena曾在此发现耶稣的原始坟墓。今日的圣墓教堂已成为耶路撒冷最神圣的地方,但其实最初的教堂已于公元六世纪的波斯人入侵时被毁,如今所见已经过多次修复。来访者不管是教徒或非教徒,难免因为它交汇了那么多的历史和传说,加上结合民间信仰和基督教义而生敬畏,因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今日圣墓教堂陡斜台阶的礼拜堂内,是受难之路第十站,当年耶稣在此处被剥去衣服,准备受十字架刑罚。第十一站是耶稣被钉十字架之地,如今则成为教堂圣坛,地板镶嵌了马赛克图案,两旁壁画是耶稣在刑场上受难的过程。 第十二站是耶稣死于竖立十字架之地,如今则建成希腊的东正教堂。据记载,当年该处曾有地震,天昏地暗,令围观者惊栗,而在今日圣坛下岩石,仍见一大裂痕。

第十三站是一块长方形、蔷薇色的石灰岩石,据说耶稣从十字架解下后,尸体被洒满了沉香、没药和圣母玛利亚的泪水,再用麻布裹著全身,放在这块大石上。最后一站,是基督世界最神圣的圣地,因为耶稣埋葬在这里,据说也在这里复活。它是位于圆形大厅的祭坛内,前面是天使礼拜堂,后面则是个小石室,可容四名朝圣者同时入内,要弯著身子进去的,耶稣坟墓就在里面,由长约六呎的大理石板构成。坟墓上有耶稣像,供奉著各类鲜花。耶稣无疑是伟大的,但声名一旦显赫,攀龙附凤者必多。像今日的圣墓教堂,便分别受六个教派管理,包括罗马天主教、希腊东正教、亚美尼亚派、哥普特派、叙利亚派和阿比西尼亚派,可说是相互争宠了。

也许你会觉得奇怪,这里真的是各各他吗?虽然它在室内,但若去掉所有人造的建筑和装饰,按照考古资料这里确实最有可能是各各他的地点。

第一,哈德良可能就是依据初代基督徒的传统,硬要在他们心中的圣地盖神庙。

第二,考古人员已证明这里在耶稣时代时是城外,并是在耶稣死后十年后城墙才修建的。

第三,过去这里曾是个采石场。

第四,这里发现了第一时期的墓。

但是我们以后也可以来讨论,<各各他可能的位置>,因为犹太教师Michael Rood有根据考古学家Henry Gruver找到约柜的有趣说法。(这也是我目前比较相信的版本,但可惜我不是考古学家,只好看谁讲的比较有道理)。

隐藏教堂:叙利亚东正教会——耶稣的圣墓所在的小神社有许多人在排队,但很少人知道绕到后面的洞穴中,还有个是叙利亚东正教会(St Nicodemus Chapel of the Syrians),每周日他们都还在这聚会。这边还发现希律时期的风格的墓,有个共同空间用来哭泣和细长的墓穴,当时曾短暂流行过二次捡骨。这是很重要的考古证据,可证明耶稣的墓在这一代的可能性很高。

沿著童女马利亚走廊(Archs of the Virgin),据说马利亚「都是」走这条路来看耶稣的墓(可是耶稣不是早就复活了吗?),本来的路在12世纪时被伊斯兰教徒封了。这里能看得出拜占庭留下的特色。

后面有一间耶稣显现小教堂(Chapel of the Apparition),是属于天主教方济会的。走到底,也是最东边有四个纪念性的小教堂,分别纪念耶稣的监牢、 信耶稣的罗马兵丁圣朗基努斯(Chapel of St.Longinus)、分耶稣外袍 (Chapel of the Division of the Holy Ropes)、和被嘲笑(Chapel of Derision)。会有人把耳朵贴在祭坛那是因为听说可以听到兵丁嘲笑的声音。这些教堂让外面局势不方便表达基督信仰时,朝圣者还可以至少在教堂里思想耶稣。 (圣朗基努斯没有在新教圣经里记载,但是据说是那位扎耶稣的兵丁,当场他就信耶稣了!天主教封他为圣人。在第三和第四个小教堂之间是往地下洞穴的楼梯,就是海伦娜发现十字架的那个,后来成为圣海伦娜教堂(Church of St. Helen),墙上十字架是过去朝圣者留下来的。

再往下走是真十字架小教堂 (Chapel of the True Cross) 这是最深的教堂,可以看得出过去这里曾是采石场。从前发现的真十字架被波斯人抢走又归回,后来据说被朝圣者一点一滴抠走。圣海伦娜教堂属于希腊东正教、真十字架小教堂属于天主教方济会。最后再次经过各各他巨石的遗迹,还有个亚当小教堂(Chapel of Adam)之所以称亚当教堂是因为有个传统相信亚当是埋在各各他(或圣殿山)。这里其实原本是两位十字军将军布永的戈弗雷与鲍德温一世的墓,不过1809年墓就被迁移了。

在圣墓教堂外的小门出去可以走到衣索比亚修道院(Deir El Sultan),以前这里是十字军的餐厅,他是圣墓教堂的屋顶,正下方是海伦娜教堂,衣索比亚东正教在20世纪时从埃及东正教行政独立出来,所以也只好从圣墓教堂搬到屋顶上来了。

1.新教比较偏向大马士革外的花园坟墓为耶稣真正的墓。*但是按照考古,那个墓的风格并不是耶稣时代的,且旁边挖的墓也不是耶稣时代的。但即便如此,包含我个人在内,也还是有相信那边才是各各他的位置。

2.其实圣墓教堂还有个鲜为人知的墓,在出入口的地方用木板盖著。那是英国亨利国王三世的老师Philipp Daubeny的墓,他也是大宪章的见证人之一。

3.有个小道消息,在往苦路第九站的阶梯上,右手边有个门牌号码4号、绿色铁门的Zalatimo Sweets百年甜点店(一份30NIS),他后面有个门是连到十字军时期之前的拜占庭时期的圣墓教堂,但是门是锁著的….

1149年十字军修建圣墓教堂和把入口移到南面时,在新盖的双拱门的入口其实有石头刻的门楣,不过因为1930年的火这门楣已经移到 Rocketfeller Museum 保存了。 一个门楣刻的是几个耶稣的故事,另一个门楣刻的是裸体的人跟个羊头鸟身龙尾的生物,代表罪恶和诱惑,象征邪恶的力量。

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变迁,阿拉伯人成为耶路撒冷的主要居民。但自近代以来,犹太人又陆续迁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联合国大会于1947年通过决议,巴勒斯坦以、阿分治。次年5月,以色列建国。第一次阿、以战争同时爆发。战后,耶路撒冷分东西两区,以色列占有西区,约旦控制东区。1967年第三次阿以战争爆发,以色列进占东区。1980年7月,以色列议会通过法案,定耶路撒冷为以色列“永恒的和不可分割的”首都。国际社会对以色列的这一作法一直表示谴责。

耶路撒冷的城市构造不是很复杂,人口为42.4万(1982年),面积109平方千米。它的西部是19世纪起逐步建立的新城,多为现代建筑。以色列的总统府、议会大厦等都设立在这里。东部面积为西部的两倍,其中包括城墙环绕,集中了主要古代圣迹的老城在内。耶路撒冷老城为四边形,每边约长900米。它是大卫王所筑的城池的延续,但因战火频起,历经兴废,先后重修18次之多。据信大卫王所筑城在今老城稍南。现有城墙乃是400年前奥斯曼苏丹苏莱曼时代所建,但很大部分利用了所罗门王的旧城遗址,老城内根据宗教区分:东部有穆斯林区,西北部有基督教区,东南部有犹太区,西南部有亚美尼亚区。

圣墓教堂)是耶路撒冷老城城内的一所基督教教堂。许多基督徒认为,教堂的基址即是《新约》中描述的耶稣基督被钉死的地方,即各各他的所在之处,而且据说耶稣的所谓“圣墓”也在其中,他们因而对此地顶礼膜拜。从西元4世纪开始,教堂即已成为一处朝圣的重要目的地。时至今日,教堂是耶路撒冷牧首的总部,而建筑本身则由三个教会(拉丁礼罗马天主教会、亚美尼亚使徒教会、希腊正教会),六个宗派(罗马天主教会、希腊正教会、亚美尼亚使徒教会、叙利亚正教会、埃塞俄比亚正教会、科普特正教会)共同管理。

教堂处在耶路撒冷,就有着和其城市同样的悠久历史,处在基督教区的圣墓大堂,乃是基督教的最著名的圣地。相传耶稣的墓就在这里。据《圣经》记载,基督教救世主耶稣传教时,遭祭司和贵族所嫉恨,被犹太教当局拘捕,送至罗马总督彼拉多处,后判为钉死在十字架上。耶稣死后3天复活,40天后升天。4世纪初,罗马君士坦丁大帝的母亲希拉娜太后巡游至耶路撒冷,下令在耶稣蒙难和埋葬处,建造一座教堂,即后来的圣墓大教堂。因大教堂地基一部分为耶稣墓地,故奉圣墓大教堂为圣堂。这一巍峨的建筑分为三部分,包括墓上的复活教堂、宏伟的长方形的受难教堂和岩石上的十字架。614年大教堂遭火烧毁,后经修建。11世纪初,大教堂被拆,后经拜占庭皇帝下令重建。12世纪,十字军入耶路撒冷城,将此改建成一座罗马式长方形教堂。圣墓大教堂中央大厅中的石碑,象征着人们视为圣城的耶路撒冷。大教堂中具有许多传说性的神圣遗迹、遗物和遗址。基督教徒不分教派和所属教会,都将耶路撒冷奉为圣地。大教堂的一部分为东正教耶路撒冷主教的主教座堂,另一部分为天主教方济各会所据有;科普特教会、叙利亚教会和亚美尼亚教会也各据堂中一部分。耶稣母亲圣玛利亚的诞生处也距此不远,十字军在那里建有圣安妮教堂。

圣墓教堂所在地原是哈德良时期修建的一座阿芙罗狄蒂神庙。君士坦丁大帝皈依基督教后,曾派其母亲海伦娜(Helena)前往巴勒斯坦查访圣迹。据称海伦娜除发现耶稣受难的十字架(TrueCross)外,还将此地确认为耶稣受难地。公元335年由君士坦丁大帝修建的其实是三个彼此相连的教堂,分别位于三处不同的圣迹之上:一座长方形廊柱大厅教堂(Matyrium),围绕RockofCalvary的廊柱中庭(Triportico),和一座圆形大厅(Anastasis,意为“复活”)。圆形大厅中央,是海伦娜发现的安葬耶稣的洞穴遗址。洞穴周围的岩石全被削去,圣墓则被围在一个被称为Edicule(意为“小房子”)的建筑内。圆形大厅的穹顶直到公元4世纪末方才完工。

圣墓教堂因为基督教主要分为七个教派,其中希腊东正教派、亚美尼亚教派和罗马天主教主要瓜分了圣墓教堂的各个财产。由于教派纷争厉害,争斗不止,1757年国际仲裁组织判定,以当时争端发生时的范围为永久范围,接近于是个停火协议。教堂内每一钉子、蜡烛、石头都登记在案,分归各个教派所有,还有些是共管区。从教堂正门望去,前面的院子是属于希腊东正教的,而通往前院的楼梯属于亚美尼亚教派。关键是楼梯最后一级台阶是属于院子的延伸部分还是楼梯,两派争执从未停止,甚至在1920年有2位教士因此被杀。而二楼窗户外的梯子则是亚美尼亚教派近150年前放置的。教堂外部已是这样,教堂内更是变本加厉,基本整个就是一个抢地盘运动,到目前为止还毫无休止的迹象。各派长年争斗的结果就是圣墓教堂大门的钥匙是掌管在一个阿拉伯望族手中,每天早晨由阿拉伯少年负责打开大门。在耶路撒冷,什么样的神奇都有可能。进入圣墓教堂,右转踏上楼梯,就奔向了当年耶稣被钉上十字架的各各他山。当年的占领者罗马人都选择地势高的地方处死犯人,这边算是耶路撒冷的一个高处。当年人们是爬山,现 在人们改走楼梯了。

苦路的第十、十一、十二站都是紧挨着的,其中第十和十一站是属于罗马天主教会,就是两幅壁画,分别说的是耶稣被剥去衣服,然后钉上了十字架。第十二站是耶稣被竖立在十字架上,然后断气的地方,属于希腊东正教。一个祭坛,上方是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模型,下方有个耶稣像,像前的一个大理石的圆孔,说是当初竖十字架的孔。无数虔诚的教徒排着长队来摸这个孔,把整个的各各他山都站满了。从各各他山望下看,圣墓教堂进门处,一块红色的大理石安放中间。里面写着耶稣是周五早上9点被钉上十字架的,到中午时分天完全都黑了,下午三点的时候,耶稣大声叫喊神后就断气了。这是人民群众都相信了耶稣真的是主的儿子,是来拯救他们的弥赛亚。于是人们把他从十字架上解下来,安放在这块大理石上涂抹膏油,准备安葬。大理石后面墙上的壁画上详细描绘了当时的情景。有许多虔诚的教徒,把信物放在大理石上擦拭,然后带回家供奉起来。更多的人则是长时间跪下亲吻这块说是浸透着耶稣的血的石头。从第十三站往左,又是一处无数信徒排队的地方,门口的希腊东正教士严肃守卫着。这就是苦路的最后一站——耶稣墓。说当时耶稣被安葬于此,三天后就是从此处复活的。里面还有当初墓上的大理石,人们排队就是进去摸一下那块原物。

200年来,专家首次开始对被认为是耶稣墓地所在地的基督教圣地、位于耶路撒冷老城的圣墓教堂进行修复。能就修复工作达成协议,也是管理这座教堂的不同基督教教派在争斗了上百年中破天荒的一幕。圣墓教堂有上千年历史,也叫做「复活教堂」,被认为是耶稣基督被钉上十字架、安葬、后来又复活的地方。教堂里还保留了大量传说中的圣物。据BBC(6日)报导,修复工作主要集中在耶稣墓所在的「小房子」(Edicule),上一次修复是在1810年的一场大火之后。因为年久失修,去年以色列当局警告称若再不进行修复,「小房子」可能会发生倒塌。之所以会长时间无法修复,很大部分原因就是不同教派之间的争斗。

由于基督教的不同教派,圣墓教堂由希腊东正教、罗马天主教、亚美尼亚教会共同管理不同的区域。还有部分区域由科普特教会、埃塞俄比亚东正教和叙利亚东正教负责维护。早在1852年,为了阻止各派争斗,统治耶路撒冷的土耳其苏丹奥斯曼三世颁布法令,要求当时各教派已占得的区域、各种物品的所有权、祈祷的时间等都「 维持现状 」(status quo)不变,这个原则一直实施到现在。也因此,在圣墓入口外的一个梯子有上百年都没被人动过。这个梯子是当年的一个工人留下的,但按照「维持现状」的规定,只有管理教堂的所有教派全体同意之后,才能移动这个梯子。为了阻止各派争斗,统治耶路撒冷的土耳其苏丹奥斯曼三世颁布法令,要求不准再动。

这个规定也引发了此后教派之间一系列的冲突。在1901年,希腊东正教和罗马天主教的教士因为谁打扫教堂的问题争执起来,双方大打出手还造成了伤亡。搞得军队都出动到现场维持秩序。2004年希腊东正教的一次庆祝典礼上,教堂里一扇通往罗马天主教区域的门没关上。这次事件被东正教教徒认为是罗马天主教徒的挑衅,双方发生争执还拳脚相向。2008年,希腊东正教和亚美尼亚教会的教徒起了冲突,双方在教堂里上演了全武行,全过程被人拍下发到了网路上。

对于这些长期争斗的教派而言,能就修护教堂达成一致实属难得。按照协议,每个教派都会为这项330万美元的修护工程出资;除此之外,约旦国王阿卜杜拉还将提供一笔个人捐助。最为神奇的是,这座被奉为基督教圣地的圣墓教堂的大门上千年来都是由两个穆斯林家族(Joudeh和Nuseibeh)世代管理。每天早上,Adeeb Joudeh会拿着有500多年历史的钥匙到圣墓教堂前(旧的那把钥匙有850年历史,已经损坏),把钥匙交给Wajeeh Nuseibeh,由Nuseibeh打开教堂的大门。

最近一个星期天的早上,阿迪卜·贾瓦德·朱德·阿尔·侯赛尼(Adeeb Jawad Joudeh Al Husseini)坐在耶路撒冷圣墓教堂(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re)唯一的公共入口旁的一个长凳上。这座建于4世纪的教堂占地广阔,而这位53岁的穆斯林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这座教堂的入口度过。他的父亲、祖父和数十代祖先也一样,在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里,坐在这条长凳上。他们守卫的这座教堂据信是耶稣坟墓的所在地,侯赛尼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皮夹克内袋里掏出一把20厘米长的铁钥匙。根据侯赛尼的说法,只有这把钥匙可以打开教堂坚固的木门,是1187年从十字军手中夺取耶路撒冷的萨拉丁苏丹(Saladin)把守护教堂的责任交给了他的家族。历史上,很多势力都希望控制耶路撒冷,犹太人、基督徒和穆斯林都垂涎这座圣城,因此耶路撒冷曾多次易手。萨拉丁想要确保教堂不受他的同胞穆斯林的破坏,因为在1009年,当法蒂米德·哈里发·阿尔-哈基姆(Fatimid caliph al-Hakim)下令烧毁圣城的许多教堂,其中包括圣墓教堂。(阿尔-哈基姆的儿子在1128年批准重建该教堂)

"所以萨拉丁把保护教堂的钥匙交给了我们家族,"侯赛尼说,"这对我们家族来说是一种荣誉。它不仅仅是我们家族的荣誉,它也是全世界所有穆斯林的荣誉。"

耶路撒冷是一座对基督徒、犹太人和穆斯林都具有宗教意义的城市.侯赛尼家族的成员,以及另一个穆斯林家族努赛贝(Nuseibehs),已经成为圣墓教堂复杂图景中固定不变的一点。该建筑综合体现在由六个不同的古老教会使用——罗马天主教、希腊东正教、亚美尼亚东正教、叙利亚东正教、埃塞俄比亚东正教和科普特东正教——每个教派都有僧侣住在那里。在整个历史中,在这个建筑综合体中生活的宗教群体之间充满了矛盾,有时还会因为由哪个教派控制某个区域而导致暴力冲突。19世纪的一项奥斯曼法令宣布每个教会仅限使用在1853年颁布法令时他们所控制的区域,紧张的关系才得以控制,直至今日。

每天早晨4点,当教堂开门时,两个家族的成员——或由他们任命的代表——出席合作仪式。两位穆斯林开锁后,推开一扇门,然后由来自罗马天主教、希腊东正教、亚美尼亚东正教的牧师——定期轮换——从内部打开另一扇门,而其他教派的神职人员在一旁监督。当下午7点教堂要关闭时,则以相反的方式进行仪式。游客和朝圣者亲吻涂膏礼之石,他们相信耶稣在葬礼前正是在这块石头上完成清洗等仪式的.游客和朝圣者来到这里亲吻石板,这块石板被尊为耶稣在被埋葬之前洗净身体的地方。他们会进入被认为是耶稣坟墓的地下室。所有人都会经过这些坐在长凳上的穆斯林守护者。他们除了照顾家庭和生意之外,大部分时间都坐在这里。历史学家无法确定这些守门者起源自何时,但他们也没有认真的批判这一传统——而且大多数人认为这对教会的日常运作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基本上就像教堂里的很多东西一样,是一种传统,"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国际关系荣誉教授(The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雷蒙德·科恩(Raymond Cohen)说。他研究了这个教堂,并著有《拯救圣墓》( Saving the Holy Sepulchre)一书。 "我认为这是耶路撒冷的瑰宝之一。"虽然侯赛尼家族拥有教堂的钥匙,但是努赛贝家族担负着打开和关闭教堂大门的体力工作,这可以追溯到公元637年当哈里发·奥马尔(caliph Omar)第一次把伊斯兰教引入耶路撒冷时,瓦吉·努赛贝(Wajeeh Y Nuseibeh)解释道。他现在已经67岁,就坐在侯赛尼的旁边。

"我们家族第一次与奥马尔一起抵达耶路撒冷",从那时起就被委任保护教会免受破坏,努赛贝说着,递给我的他的名片,他自称是"圣墓教堂的守护者和看门人"。游客和朝圣者亲吻涂膏礼之石,他们相信耶稣在葬礼前正是在这块石头上完成清洗等仪式的.但是侯赛尼坚持认为努赛贝家族是之后才进入这个仪式。"努赛贝说的不是真的,"侯赛尼后来告诉我。他补充说,他的家族在1187年从萨拉丁收到了钥匙后不久要求努赛贝家族打开和关闭大门,这一过程需要爬梯子至门锁处,而侯赛尼的家族仍然是钥匙的所有者。"我们家族的人要是爬梯子就是一件不光彩的事,因为我们是教长,"侯赛尼说。侯赛尼的名片上写着,他是"圣墓教堂的钥匙保管人。"

埃塞俄比亚的东正教教堂是圣墓教堂的六个古老教堂之一努赛贝对侯赛尼的版本笑了笑,然后重复了他自己的版本,回到萨拉丁之前统治了该城市500多年的奥马尔。他们并肩坐着,告诉我这是一次友好的辩论,也是他们经常开玩笑的一件事。他们有个叫伊卜拉欣·阿提耶(Ibrahim Attieh)的朋友也坐到长凳上来和他们一起笑。今年75岁的伊卜拉欣是一个退休的导游。"是的,他们是朋友,我和他们两个都是朋友,"阿提耶说。阿提耶和很多人都是朋友:牧师、游客、甚至以色列的警察(他们管理教堂的安全)。他白天时和侯赛尼、努赛贝一起坐在长凳上。这座教堂在耶路撒冷反复无常的统治权力下存活了数百年。在此期间哈里发对前来朝圣的人收取大量金钱,教会也因内部冲突而四分五裂。纵观历史,各教派之间发生了有关地区控制的冲突,有时是暴力冲突。地方权力,特别是在奥斯曼时期,经常参与重新分配教堂内的权利和领土。

亚美尼亚东正教是开门仪式的参与者.偶尔,这些分歧甚至威胁到引发世界大国之间的冲突。1853年,俄国威胁入侵土耳其,因为当时控制耶路撒冷的奥斯曼政府应法国的要求想把教会的希腊东正教地区的一部分交给罗马天主教。于是奥斯曼苏丹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Abdulmecid I)发布法令称,教堂内不会再有财产和权利的转移。如今,各教派的所谓现状仍然控制着教会生活的每一个方面,从服务的时间安排,到弥撒的语言,到游行的路线。例行程序的任何改变都可能会导致不和谐和暴力。最近的一次冲突是在2008年当希腊东正教和亚美尼亚东正教神职人员在游行路线上发生争吵,导致有人被逮捕。保持现状的微妙性质意味着很少进行装修和修理,科恩解释道。"保持和平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他说。

教会经历了政府的变更和建筑物内的领土冲突而得以幸存,但经过几十年的谈判后,罗马天主教、亚美尼亚和希腊东正教的领袖最近达成了一个历史性协议,他们将修复这座据称是耶稣坟墓所在地且受到建筑师长期警告有崩溃危险的建筑物。这座被称为"Edicule"的正方形结构,位于教堂的主要圆形大厅下,现在已经被脚手架覆盖。自2016年6月起,梯子、石板、胶合板和其他建筑用品已经散布在教会的中心附近。这是200多年来首次修复坟墓的小礼堂,也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建筑物复原后的第一个重要工程。但是,即使现在教派之间可以比过去更好地合作,并且可以依靠以色列警察来维持秩序,看门人仍然是一个长期的传统,也是外界人士参与决定圣墓教堂历史的代表。"这就像一件羊毛衫。如果你开始拆线,那么一切就都崩溃了,"科恩说。

罗马天主教牧师在绕圈,据信这里藏有耶稣的坟墓。星期日晚上6点30分,在教堂预定关闭前半小时,巨大的叮当声打破了教堂的安静。 这是奥马尔·苏姆伦(Omar Sumren)在执行敲门人的仪式,接着他会关闭双门的其中一扇,为最后的关闭做准备。苏姆伦和他的兄弟以实玛利(Ishmael)代替侯赛尼工作了25年,当侯赛尼没空时,由他们执行开门和关门的任务。就在下午7点前,最后的访客正在离开,以实玛利从教堂的门背后拿出梯子,搬到外面。两位天主教方济会士穿着他们标志性的棕色长袍,腰间系着绳索,和穿着黑色衣服的希腊和亚美尼亚东正教牧师站在门槛内,观察每一个动作。一名以色列警察戴着一顶犹太头盖帽也出席每天的仪式。以实玛利关上门,然后爬上梯子上锁。然后他爬下来,把梯子折起来,通过门上的一个小门把它送回给里面的牧师。当僧侣在教堂综合体中开始度过又一个晚上,奥马尔拿着侯赛尼托付给他的钥匙,回到教堂前面主庭院旁边的一个小房间。每天晚上,这些人里面负责门和钥匙的那个会在这里睡觉,准备在早晨执行开门仪式。